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八十二章 雪夜来客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八十二章 雪夜来客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八十二章 雪夜来客

立冬过半,两个大仓和一个库房终于算是完工了,但却闲置了起来,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派上用场。

在大明朝,海关也好,陆关也罢,除了收税之外还具备一些最基本的商业职能,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为通关的商贩准备仓库,用来暂时存放往来的货物,当然这不是免费的。除此之外,那些仓房最大的作用就是临时收储。

有时候,官方也会做一些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东南沿海往南洋、西洋各国出口的生丝和绸缎。这种官方性质的出口在嘉靖年间曾经达到过一个高峰:每年经泉州口岸出口的绸缎就达到二十五万匹。这么多的细货,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准备妥当,光是组织货源就需要至少半年的准备时间。

最大的陆关在云南,因为大明朝廷需要大量从缅甸进口木材、桐油、香料等物,同样也需要做好收储工作。

只不过目前为止,朝廷还没有给出具体的进口指标,所以仓房只能先空闲着。

作为“职工宿舍”的两排连体大屋已经修建好了,只是还没有装修,甚至连门窗都没有,只是临时用毡毯遮挡一下。

原以为可以在年前完成所有的基础工作,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打断了所有工程进度。

今年的雪来的太早了,还不到小雪时节就落了下来。

吃午饭的时候,还是星星点点的不怎么显眼,转眼之间就成了如棉扯絮一般,雪花相互粘连成大块的雪片子,翻翻滚滚遮桥蔽野。到了晚饭前后,天地之间已是一片苍茫。

风狂雪盛,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干脆就那四个同知提举打起了茶围子。

大明朝的官吏制度很古怪,七品的同知提举本身就是副职,但锅盖川关口已经有了两个从六品的副提举,那四个同知提举就成了副职中的副职,按照后世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分管处长,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但却享受官员的待遇。

这四个副手的副手并不直接对张宁这个一把手负责,他们的顶头上司分别是文秋池和乌方石,但却和张宁打的火热。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秋池是清贵的言官出身,而且子明清高,看不起这种掏钱捐出来的官员。既然如此,四位同知提举也就懒得用自己的热恋去贴文大人的冷屁股了。反正文副提举也不管事,有什么大事小情直接就向张宁这个一把手汇报。

和文秋池相比,乌方石就显得随和了很多,平时也不怎么拿捏人,显得很容易相处。但他那个东厂百户的身份实在有点吓人,或许是因为做久了“副典狱长”的缘故吧,众人总是觉得他身上有一股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戾气。对于这种人,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对他客客气气,却从来都不和乌方石打交道,在尽量不得罪他的情况下做到“敬而远之”,谁也不愿意和他扯上任何关系。

乌方石当然能够觉察到众人对自己的这种微妙的抵触情绪,但他本人却毫不在意:毕竟乌方石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这里长久的逗留下去,是不是能够和“同事们”相处的很好也就无所谓了。而且乌方石的心思完全不在关口上,几天去又去延安府打听消息,至今都没有回来呢!乌、文二人几乎成了透明的空气,他们的存在与否一点都不重要。

反而是作为一把手的张宁张提举,为人和善性情敦厚,而且见识广博,无论对谁都是一副笑脸,自然能混个好人缘。再加上众多下属刻意的逢迎巴结,早已和上上下下打成了一片。

这次打茶围子,就是四个同知提举的主意:反正雪下的这么大,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吃吃喝喝一场,也好进一步的联络联络感情。

同是茶围子,陕北和江南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苏、浙等江南之地,茶围子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三五好友,一壶清茶,配上几色精致的小点心,再唤几个美貌的歌姬,在低吟浅唱中诗酒往还,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陕北的茶围子就是另外一幅情形了:茶是必不可少的,但却不是“红泥小炉”“清茶香茗”,而是在一个大铁锅里放入整包的茶叶,再弄点盐巴、生姜之类的调味品,最后还要放入一大块奶砖和羊油,共同熬煮成一大锅泛泛着白色泡沫的浓汤。大家一起动手将烤熟了的羊腿分而食之,佐以香浓中带着一点腥膻味道的奶茶,说着粗俗的笑话,这才够味儿!

如果把江南的茶围子比喻成清秀的少女,陕北的茶围子就的粗鄙的壮汉!

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虽然没有什么风雅可言,却最能增进感情。尤其是喝的面红耳赤之时的几个荤段子,反而比请客送礼更能体现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

“提举大人,再讲几个狐狸精的故事吧。”

“对,对,在喜听那娇媚的狐狸精缠人的故事了。”

这锅盖川关口,远离繁华之地,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都憋闷的很。上次打茶围子的时候,只能曾经讲述过《聊斋》中的几则小故事,深得众人的喜爱。

《聊斋》嘛,无非就是一些鬼狐精怪的传奇故事,夹杂着男欢女爱郎情妾意的段子,尤其是那些美貌可人的狐妖女鬼化身成人去勾引男人的故事,总是能够引起这些大老爷们的无边联系。

狐狸精这种东西,真是让所有的男人既怕又爱,恨不得也能有几个貌美的狐狸精来缠一缠自己,享一享那无边的眼福才好。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冬夜漫漫难熬的很,张宁笑道:“今日就给大家讲个《聂小倩》的调调儿……”

“聂小倩?这名字当真要得,一听就知道是个最能勾男人魂的狐狸精……”

“那聂小倩不是狐狸精,而是女鬼,一个美貌如花的女鬼……”

“别管是狐狸精还是女鬼了,只要长的标致能勾引男人就行,我们最爱听这样的调调儿。”

在这个寒风呼啸飞雪翻腾的夜晚,张宁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起《聂小倩》的故事……

夜里听鬼故事,那种感觉……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每个人都知道那个叫聂小倩的美人是个女鬼,却又急于知道后面的剧情,一个个战战兢兢又满怀期待的听张宁讲述着那个恐怖而又香艳的故事。

当张宁讲到聂小倩用尽诸般温柔手段勾引宁采臣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伸长了脖子听的聚精会神,恨不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正在被美艳的女鬼勾引着。同时又知道那聂小倩的害人的鬼怪,内心深处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那聂小倩的衣衫已经解下大半,翻身骑在宁采臣的身上卖弄风情,只见她酥胸半露眉目含春,宁采臣早已把持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

每一个人都知道在这最要紧的时刻肯定会出事,那幕后的老鬼必然会现身吸了宁采臣的精神魂魄,正在战战兢兢之时,门后的毡帘子忽然挑了开来,一阵冷风呼的灌了进来……

风雪之夜忽然有个黑乎乎的身影跳了进来,尤其是在听鬼故事的时候,简直能把人吓个半死。

来人穿着一袭外翻毛的黑氅,戴着双护耳的兔皮帽子,浑身上下落满了积雪,活脱脱就是一个只传说中的人熊。

“千户大人踏雪而来,路上一定极辛苦,赶紧坐下来,饮一碗热茶驱驱寒气……”

来者正是长乐千户所的赵千户。

抖了抖身上的积雪,解下黑氅坐到张宁身旁,双手捧着大碗饮了滚烫的热茶,这才笑呵呵的做了个罗圈揖:“若早知道诸位在打茶围子,就不来打扰了……”

那四个同知提举都是人精,一个比一个的聪明伶俐,一听这话就知道赵千户必然是有要事和张宁商谈,要不然他也不会冒着风雪过来了。

四人随便找了个借口,纷纷出去回避,屋子里只剩下张宁和赵千户二人。

“千户大人顶着风雪严寒前来,我这边却无厚物美酒招待,真是惭愧的很……”

“张老弟,咱们都是明白人,就别打这个哈哈儿了。”赵千户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刚刚从保宁千户所回来,见过了孙千户……”

作为三大潜在的“供货商”之一,赵千户当然会和其他的另外竞争者私下沟通一下,为的就是套出对方的“底价”,好用更便宜的价格把那一百五十个兵额卖给张宁。

但赵千户很快就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徒劳的举动:同为竞争者,不管是保宁的孙千户还是怀远的王千户,都不会告诉他实情,反而是满嘴胡说八道想套出他赵千户的底细。

这就是张宁的高明之处了。

在赵千户给出了“五折优惠”之后,他马上就跑了一趟保宁和怀远,虽然那一百五十个士兵的调动之事还是没有谈成,却故技重施,把在赵千户处用过的那一套说辞用在孙、王两个千户的身上用了一遍。

如此一来,三个谁不知道对方实情的千户之间就开始盲目竞争了……

等了几天之后,张宁这边一丁点的动静也没有,赵千户赵大人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己可能已经被淘汰了!

另外两个千户所的报价肯定更低,所以张宁才对自己不理不睬。

那一百五十个士兵是朝廷的,调走之后还有机会补齐,稍微运作一下,就又能收入一笔。若是不调的话,不仅拿不到张宁的那笔钱,连趁机在补充兵额上上下其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官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当初为了这个千户的职位,花费了那么多的银子,直到如今都没有捞回本钱呢,怎么会放弃这么大好的机会?

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和银子比起来,自己的脸面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所以,品级比张宁要高的赵千户赵大人就主动找上门来谈这笔“生意”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