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八十三章 分期付款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八十三章 分期付款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八十三章 分期付款

炉中的柴炭在毕波作响,锅子里的浓茶沸了又沸,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奶香和羊油特有的腥膻味道。经过片刻的沉默之后,赵千户赵大人用一种近乎于单刀直入的态度说:“张提举,没有用的套话咱们就不必说了,只说一个钱字,如何?”

“好。”

“三十两银子一个人,张提举要是觉得行,咱们就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如何?”

“三十两?”张宁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舀了一碗热茶递给他:“赵大人,什么钱不钱的,说来好生没有意思……今夜这雪一时三刻看来是止不住了,赵大人也就别回去了,就宿在我这锅盖川关口,等到雪停之后再用车送赵大人回去长乐千户所……”

顾左右而言他,摆明就是无法接受这个价格。

“三十两已经是最低价了,再也不可能更低……”当信誓旦旦的赵千户看到张宁那笑眯眯的一眼神儿之后,顿时就馁了,用力的一拍大腿,指天画地的诅咒发誓:“二十两,我敢拿我祖宗的名头发誓,二十两绝对是最低价了,再也不可能压下去一文钱,否则的话让我口舌生疮不得好死。只要张提举给我三千两银子,那一百五十个大头兵马上就能派遣过来……”

“赵大人……言重了,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啊。”张宁转身从身后的箱子里取出一包茶叶:“这是同僚送我的好茶,正经的毛尖,虽然不值几个钱,好歹也是一番心意。我转送给千户大人,万毋推却……”

张宁连二十两的价格都不接受,这就让赵千户彻底的死心了。

这个价格其实已经算是成本价了——虽然那一百五十个士兵是朝廷在供应着,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本可言,而且卫所的士兵一直都被当官的当做奴隶使唤,为他们赚了很多血汗钱。但是从当时的行情来看,一个精壮的劳动力差不多就是这个价码了。

“张提举,我能看得出你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但你未免精明的过了头。你利用我们三个千户所,让我们相互压价互相猜忌……这样的手段虽然很高明,但我却不吃你这一套。我还真的不信了,保宁、怀远的价格能比二十两更低!”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就说明赵千户已经无法忍受张宁的一再压榨,他已经不想再做这笔生意了。

虽说朝廷法度松弛,各级军官都在变着法儿的捞钱,变卖士兵名额也是很常见的敛财手段,但那毕竟是犯法的勾当,若是价码太低就不值得了。

收益和风险总是成正比例的,要是收益太少的话,有些事情就不值得去做了。

张宁却一点都不恼,把茶叶塞到他的手中依旧面带笑容:“赵大人这么说我……真是冤枉死我了。至于价码嘛,二十两确实不高。事已至此,我就给赵大人说实话吧……”

“我和怀远千户所谈的价码是二十五两一个人!”

赵千户本已不准备再谈这笔生意就拂袖而去了,听了这句话之后立刻就愣住了:“二十五两?”

“千真万确,就是二十五两!”

“你与怀远的王千户有交情?”

“素无交情。”

“你们是亲戚?”

“素不相识,何来亲戚一说!”

无亲无故的,你就能接受他二十五一个人的价码,我这边一个士兵才卖二十两你却拒绝了,你张宁是脑子有病还是不会算数呢?

一个人差五两银子,一百五十个人就差七八百两,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宁可到别处多花钱,也不和我做这笔生意,你是和我有仇呢还是和银子有仇?

赵千户真的想不通了!

之所以宁可多花钱也要和怀远千户所做这笔生意,就是因为怀远的王千户可以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而不是象赵千户这样一定要现银。

分期付款?

对于赵千户而言,这绝对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鲜词儿,但却很容易理解,但赵千户的理解却有点跑偏了:“这……这不就是赊账么?”

“分期付款不是赊欠,而是把本应该现付的银子分成几个部分,每个月还一点。”

每个月都能收到一部分钱,这当然不是赊欠。

“我和王千户说的是两年付清。我手头上虽然还有些银钱,却已所剩不多,偏偏还有很多要用钱的地方,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张宁无可奈何的摊了摊手,“赵大人一定要现银,所以我只能选王千户那边了……”

“如果我接受你的分期付款,这笔生意是不是就算是我的了?”

“这是自然。”张宁道:“若是赵大人能让我分期付款的话,我情愿用同样的价格和您做这笔生意……”

虽说赵千户已经说过二十两的价码,但事情不能做的太绝,处处留下余地在才长久之道。

“那你这个分期付款到底是怎么个分法?”

“当赵大人把士兵全都给我带过来之后,我会交付两成银子,剩下的八成分两年偿还……”

赵千户低头沉吟片刻,心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才开口说道:“能不能先付四成现银?我急等着用钱呢。实不相瞒啊张老弟,我看上了一片田地……”

对于赵千户这样的军官而言,吃空饷喝兵血固然是敛财的手段,但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田地:通过重重见不得光的手段大量兼并土地,成为事实上的大地主,这才是军官们的生财手法。

和一般的地主相比,这些军官有着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早已经把卫所兵变成了隶属于自己的奴隶,把士兵当做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在残酷压榨士兵的同时囤积粮食,然后上下打典一番,通过一番运作之后就可以直接把朝廷拨付下来的银钱用来购买自己的粮食。

这完全就是左手倒右手的老把戏,到了最后,不管是朝廷的银钱还是库房里的粮食,就全都变成自己的了。

钱生粮,粮再变成更多的钱,然后兼并更多土地,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腰包鼓鼓。再送礼行贿捞更大的官职,然后再循环一遍……

这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

当赵千户说出要购买土地的时候,张宁就已经想到了这些,这完全就是一个钱生钱的资本运作模式。几个来回之后就可以身价暴涨成为一方豪富,官职也会越升越高,大把的好处随之而来,最终肯定会苦了那些当牛做马的卫所兵,还会把国家彻底掏空。

整个大明朝,不敢说一个清廉的官员都没有,但也绝对屈指可数。贪污、侵占,变着法儿的捞钱已经成为一种生态,这个老大的帝国不灭亡,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虽说张宁很清楚的知道明朝最终是亡于李闯之手,然后被满洲人摘了桃子,但追究到根子上,还是因为自身的腐朽。大明朝已经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早已积重难返,就算是没有李自成,也有张自成王自成之类的人物出现。

在这种大环境下,任何形式的修修补补都无济于事,只有彻底的推翻重来才能有所改变……

“虽说我这手头上确实有些紧巴巴的,但既然赵大人这么说了,我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首付四成那就四成吧……”

“张提举果然是个爽利的人,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纷纷扬扬的大雪足足下了两天两夜,送蒙古高原上吹来的寒风席卷着空旷无遮的秦北之地,冷的都能冻死狗了。一直到了第三日清晨,才终于放了晴。

大大的太阳挂在天上,照着白皑皑的积雪,反射着亮晶晶的雪光,耀的人睁不开眼。

又隔了一日之后,长乐千户所终于调兵过来了。

一大队衣衫褴褛的形容枯槁的人,仿佛移动的行尸走肉,踏着及膝的积雪来到了锅盖川。

这一次,赵千户没有亲自过来,而是让一个心腹百户带队前来进行交割。

看着黑压压的那一大片人群,张宁当时就愣住了:“不是说一百五十个士兵吗?这是一百五?”

“这……这是四百一十七口,”长乐千户所的那个百户低着头,似乎是躲闪着张宁那满是疑虑的目光。

“不是说好一百五十人的吗?”

“一百五没有错,但千户大人给我说的是一百五十户,他没有说是一百五十人呐。”

一百五十户和一百五十人,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户和一人,当然不是一个概念。

肯定是搞错了,计量单位弄错了?

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弄错,就算是错了,也是故意错的。

这就涉及到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了。

按照朝廷制度,卫所兵是世袭的,子子孙孙都不能务农也不能经商,而是永远当兵。这种人被成为军户,除非是皇帝或者是兵部尚书本人的许可,否则永远都不会更改这种出身。

每个军户中必须出一个壮丁,或者是戍边或者是屯田,其他的家庭成员则要为这个壮丁服务,供给军装被服之类。就算这个家庭的壮丁都死绝了,或者干脆没有男丁,那也得出银子或者粮食来进行“勾补”,完成军户的使命。

到了明朝的后期,整个军事系统基本上都已经烂透了,军户彻底沦为军官的奴隶。一旦作为顶梁柱的壮丁被抽走,剩下的老幼妇孺将迅速沦落到非常悲惨的境地,大多会因为极度的贫困而病饿而死,这个家庭基本上就算是完蛋了。

“无有壮丁,即为绝户”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一种残酷的社会现实。

虽然已经答应给张宁抽调一百五十名士兵,但赵千户绝对不会给他抽调那些精干力量,而是把这次抽调当做一次甩包袱:这一百五十名士兵,或者是身体状况不好,或者是极度营养不良,而且每一个士兵都是家里唯一的丁壮。单独抽走这些士兵,剩下的家庭成员必定会成长乐千户所的很大负担。

所以,赵千户故意把一百五十人错误的理解成为一百五十户,可以的选了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是马上就要成为大包袱的“劣等”军户调了过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