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七十五章 初期投资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七十五章 初期投资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七十五章 初期投资

晋商的生意做的很大,西至甘陕东到齐鲁,包括两辽前线甚至满洲人的大后方,都在他们的商业版图之内。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他们能把一切变成商品,君不见江南制造局刚刚铸造出来的大炮甚至来不及抹去炮身上的铭牌就被他们贩卖出去了,由此可见一斑。

能够打听到陕北提举司的种种细节,根本就不在话下。

秋分已经过了,正在缴税的紧要关头,奈何这个提举衙门刚刚草创,一时还拿出不那么多许多的包银,张宁正在为此事犯难呢,隆丰号的胡掌柜就雪中送炭来了。

这真是雪中送炭?恐怕是火中取栗吧?

晋商的银子是那么好收的么?

整个大明朝,恐怕没有谁比张宁更清楚“晋商”这个团体的真实面貌了。仅仅只是因为和他们有过几次还算愉快的合作,就把他们当成是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张宁还没有天真到那个份儿上。

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没有利益的事他们绝对不干,晋商做的生意,不是开慈善堂。

“既然胡掌柜说这不是行贿,难道是赠予?毋庸讳言,眼下我确实急需一笔银钱,但胡掌柜这笔银子实在太烫手……”

“你我本是相熟,还是在商言商说清楚比较好。”

“张先生快人快语,胡某最喜和张先生这种人打交道了。”胡掌柜说道,“以老朽之鼠目观之,先生前途无量。提前打好埋伏,总胜过临时抱佛脚,他日先生腾达之时,还望多多提携我们隆丰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看好你张宁,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今日的这十万两银子就算是天使投资了。

天使投资肯定是赚头最大的,作为商业菁英的张宁当然很清楚这个道理。

但这么大手笔的投资,对方要求的回报也一定非常高。

谁也不可能白白的钱给你,要求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胡掌柜该不会是想用这十万两银子打通锅盖川关口,然后把别处无法送出去的货物全都从我这儿送出去吧?”

晋商和蒙古人甚至是满洲人安通款曲,这早已是半公开的秘密,若是用十万两银子买通张宁,真的往北方输送不该输送的货物,那就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肆无忌惮的资敌了。

“张先生还是小看我们了,”胡掌柜笑呵呵的说,“既然我们有能力把朝廷禁运的物资运送出去,就没有必要再多惹是非。若是张先生认为不妥,咱们不妨直接把这当做一笔生意。”

“这十万两银子,就算是我们隆丰号入股了。以后锅盖川关口的收入,我们隆丰号和张先生二一添作五……”

用十万两银子入股,扣除应该缴纳朝廷的那部税银之后,剩下的利润大家平分,这确实是当时很常见的做法,东南海关那边就是这么干的。

“这……我得考虑考虑……”

“事关重大,先生自然要慎之又慎,不知张先生何时才能给个准信儿?”

“明天,明天吧。”

“好,那就静候先生的佳音了。”

这一晚,只能一夜未眠,耳听着窗外呼呼的狂风思前想后……

直到外面传来人马之声,才恍然意识到天光已亮,将还摆在桌子上的银票收了起来,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正要出门,外面已经传来了晏洪的声音:

“提举大人可起了么?”

“起了,进来吧。”

晏子宾的这个侄子还算精明干练,一进屋就把早已办妥的书文交给他:“提举大人,货物已查验清楚,这是清单,这是银州关的军粮收据,请大人过目,若是没有什么差错就可以用印了……”

看他这么上心,张宁微微一笑,不动声色的说道:“看来你昨天晚上也没有睡吧?”

“清理查验,忙了一个通宵。好在都没有什么差错,小人已一一的验过了……”

“收了不少红包吧?”

听到这句话,晏洪的脸色顿时大变,噗通一声跪倒在张宁脚下,以头抢地不住叩头:“大人,大人,小人……是他们硬塞给我的,小人只收了这么些……”

晏洪从荷包里摸出几角银子高高举过头顶,约莫有五七两的样子。

晏洪这个仓使的职务虽然不高,好歹也是有品级的,算是个不错的出身,若是张宁一怒之下就找他的错处,这个饭碗说不得就要砸了。

作为小吏,如此勤快上心的为商户办理业务,要说没有在私下收受红包,恐怕连鬼都不相信。其实这种状况普遍存在,去哪个衙门办事不塞点银子?

晏洪曾经在米脂县衙干过几年,仗着县尊大老爷是本家的叔伯长辈,这种事情早就做的顺手了。如今转到张宁这边做了手下,自然本性难改。

在大明朝,但凡是涉及到官面上的事情,不在暗地里使银子基本就办不成也办不了。这已不是行贿受贿的问题,而是一种事实存在的社会风气。

张宁当然知道这种状况的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虽然他从未想过要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但也有自己的规矩。早在晏洪刚刚过来的时候,就曾经非常直白的对他说过这个事儿:私下里的红包不是不能收,但必须先交到账房统一保管统一分配。

晏洪虽然不是什么正经的官吏,却也在公门中混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有好处先孝敬顶头上司”的潜规则。只是以为这事儿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所以就把隆丰号的好处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想不到张宁早就知道了。

官场和商场其实是一回事,作为曾经的大公司老总,下面那些明里暗里的事情,张宁都门清儿的很,这种事儿又怎能瞒过他的火眼金睛?

“为了几两银子,就砸自家的饭碗毁自家的前程,值不值得你自己掂量掂量……”

张宁的调门虽然不高,但这话的语气却非常之重,晏洪顿时汗流浃背,不住的认错讨饶:“是,是,小人再也不敢了,且请提举大人看在家叔的面子上饶过这一遭……”

“能给你这个出身,已经是看了文彦兄的面子,这个你是知道的。这次我可以不和你计较,若是再犯就是坏了我的规矩,到时候莫要怪我不留情面做事狠辣。”

“是,是,小人再也不敢妄为。”

在官样文书上用了印玺,转身交给晏洪:“好了,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我也顺便出去看看。”

晏洪拿着用过印的文书去和隆丰号的人交接,张宁抹了把脸迈步出门。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铺天盖地全都是白皑皑的霜花子,好像下了一场浅雪。狂风呼的一下顺着领口灌进来,激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隆丰号的车队已经整理好了,伙计们正在忙着添加饲料准备套车,好一派忙碌景象。

“张提举精神气色似乎不怎么好哇,昨夜没有睡好?”

“毕竟事关重大,整整思虑了一夜,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张宁掏出那一沓子银票双手奉上,“原物奉还,还请胡掌柜查验。”

胡掌柜真的没有想到张宁竟然拒绝了这十万两银子,并没有把银票接过来,而是用一种生意人特有的口吻笑眯眯的问了一句:“做生意嘛,最讲究的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张提举觉得何处不妥?咱们可以慢慢商量。”

“十万两,占五成股,我总觉得有些亏了。若是三成的话,或许我还能考虑考虑……”

“不管是五成还是三成,都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既然张提举说是三成,那就三成好了!”

那可是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胡掌柜就这么答应下来,爽快的让人不敢相信。虽然天下人都知道隆丰号很有钱,但胡掌柜只不过是一个分号的主管,这么大的事情就可以一言而绝?

“难道胡掌柜不需要和隆丰总号的东家们商议一下?”

“这有什么好商议的?”胡掌柜笑道,“这条商路本就是我们汾州分号的首尾,今日我出了这十万两,这次走货的税银就有我的三成,已经算是开始赚钱了。以后每走一次货都可以赚一些,就算是别家走货,我也能分润些利钱,积少成多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本钱收回来……”

“张提举这锅盖川关口,眼下的场面还小,以后场面大了人也就多了,人吃马嚼桌椅板凳,难道还能买别家的么?只要是用我的货,我就有利可图。”

“再者说了,以后但凡从锅盖川出去的货物,不管是哪一家的,都没有我们隆丰号的便宜,这才是真正的生意。”

从根本上来看,胡掌柜并不打算从那十万两的“股本”中赚多少钱,利润的大头完全在这十万两之外:因为这个关口有他的股份,他的货物就算是全都按照成本价销售,其实已经有了一部分利润,因为至少三成的税银会转化成利润。其他的商家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也不敢和他们打价格战。如此一来,一年……最多两年之后,隆丰号就可以把这条商路上的竞争对手全都排挤出去,彻底垄断市场。

胡掌柜和张宁都很清楚的知道垄断的厉害,这才是那十万两白银的最大意义。

“既如此,我这便给胡掌柜写个凭据……”

胡福堂哈哈大笑着把银票双手奉还给张宁:“做生意最要紧就是信誉二字,张提举乃是当世难得一见的豪杰人物,不过区区十万两而已,焉能信不过提举大人?那些纸面上的东西就免了吧。对了,还有一事,需告知张提举。”

“何事?”

“经由陕西巡抚并延安府台上给朝廷的《议设陕北市舶事备选人录》已经照准,锅盖川关口的正式人员任命文书马上就要下来了。另有朝廷委派的两位副提举也即将到任,一个出身科道言官,另外一个出自东厂……”

不管隆丰号的生意做的有多大,终究是区区一届商贾,想不到他们竟然如此的神通广大,朝廷的正式诏书还没有下来,竟然已经提前知道了其中内容,甚至连具体的人员任命都已经知道的非常清楚了,足见其能力之大,就算是用手眼通天来形容,也不算很夸张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