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七十四章 好大手笔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七十四章 好大手笔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七十四章 好大手笔

才刚刚过了秋分,就下了一场霜,温度似乎在一夜之间陡然降低了很多,前些日子还郁郁葱葱的草木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全都蔫头耷脑的低垂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天地之间一片深秋的肃杀之气。

从草原上吹来的罡风带着越来越浓重的寒气越过雄伟的长城,在无遮无拦的黄土地上肆意纵横,将偏偏黄叶吹落尘埃。狂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尖啸声,仿佛恶狼的嘶吼。

浩浩荡荡的骡马车队被沟壑纵横的山路拉车成弯弯曲曲的长蛇阵,缓慢而又坚定的顶着朔风一路前行。

骡马身上的毛片已经被汗水打湿,满身沙尘的车夫和伙计们早已疲惫不堪,依旧艰难的挪动着脚步。

挂在打头那辆引车上的黑色三角大旗上写着斗大的红字:隆丰!

老羊皮大氅挂了一层黑布面子,头戴三角大檐的软帽,背后还背着一个方笠,胡掌柜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浑不见丝毫疲态。

胡掌柜并没有坐车,而是和年轻的伙计们一起徒步行进。

这条路是早就已经走熟了的,山川地形和所有的沟沟坎坎全都烂熟于胸。

胡掌柜顶着风高声呐喊:“到了锅盖川就地宿营,只需再走七里……”

锅盖川,就在长城脚下,属榆林卫管辖。再往北出长城关口就不再是大明朝的疆土,而是属于蒙古人的地盘了。

这是北上贩货的必经之路。

锅盖川,顾名思义,就是一大片形如锅盖的平原。因为漫漫黄沙长年累月的掩盖,早已不适合耕种,但却是这条商路上最重要的落脚地之一。

这里不仅背风,更重要的是有水,是走出长城隘口的第一站。

现在的锅盖川,已不是往日里那个兔子不拉屎的荒凉地带,而是充满了人烟的喧嚣。

地面显然刚刚平整过,专门用石灰划出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白线。几百个力工和匠人正举着木夯在筑实地基。更远处,几排房屋房屋已经初具规模。

这里就是陕北市舶司衙门,只是还没有建设完成,完全就是一个繁忙的大工地。

“张大人,”胡掌柜朝着张宁深深一躬,作势欲拜,“小民胡福堂请张提举的安好。”

“胡掌柜真是见外了,”张宁伸手一搀,胡掌柜顺势站直了身子,“我这个提举就是说起来好听些而已,混个出身罢了。”

“张提举力拎虏酋,以一人之力硬抗数万蒙古大军,护卫一方百姓,早已经名动天下。”胡掌柜笑呵呵的说道,“提起张提举的大名,天下英雄莫不称颂,这份功名是实打实挣出来的,岂是那些官场混子们可以相提并论?”

“胡掌柜就是会说话,怪不得生意能做的这般大了呢。”张宁看了看他身后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笑呵呵的问道:“又要往蒙古走货了?这个时节怕不是走货的好时候吧?”

“张提举慧眼,这个时节的生意真心不好做。”如同所有精明的生意人一样,胡掌柜总是把“生意难做”这句话挂在嘴边儿:“此一去,人吃马嚼都是要下本钱的,一来一往就要好几个月之久,却只能贩回一些羊皮毛毡之类的粗货,能不亏就已经很不错了。若是因为那边有几个经营多年的老主顾,真心不想走这一遭的……”

说话之间,胡掌柜摸出一份清单递给了张宁:“这是此次贩货清单,请提举大人查验。”

按照大明朝的税务制度,粗货十抽一,细货十五抽一,以货物的价值缴纳关税。

一上来就主动出示货物清单,看似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商人,但张宁却一点都不信。

隆丰号的生意做的这么大,在这个时节带着货物去往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贩运一点羊皮毛毡之类的玩意儿,肯定会连裤子都得亏掉。

其实张宁很清楚,胡掌柜他们带出去的货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是他们把货物带到哪里?是卖给蒙古人还是卖给满洲人?那就值得深思了。

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些货物完全是合法的。

至于他们会带回来什么样的货物,那就不是张宁应该关心的问题了。因为隆丰号归来的时候不一定会走锅盖川关口。

“晏洪,先把胡掌柜他们的货物入仓吧,争取今天晚上清点完毕,不耽误胡掌柜他们明天赶路……”

“是,提举大人。”

这个晏洪就是晏子宾的侄子,临时担任仓使之职,目前是从八品。要是干的好的话,再看在晏子宾的面子上,一年以后混个主簿应该问题不大。

胡掌柜虽然带着这么多货物出关,其实根本不需要掏一文钱的关税。

按照大明朝的制度,关税可以抵扣:尤其是和当地官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商家,如同隆丰号这种,本身还充当着官府承运商的角色。他们只需要把官家府库里的粮食或者物资,运送到指点地点,比如说银州关,就可以用银州关的收条来这边抵扣关税。

用运费抵税,这是对彼此都非常有利而且最常见的做法。官府不需要花钱雇人运送物资,商家业不必再用真金白银纳税。

清点货物,查验收据,这些自然有手下人去做。

“就不要站在这里喝风了,里边请吧。”张宁笑道,“新盖的仓房还是空的,闲着也是闲着,就给隆丰号的伙计们借住一晚吧。”

“承提举大人的美意,多谢了。”

二人进屋。

厚实的毡帘子一落下来,呼呼的风声顿时小了很多。

火炕烧的正热,皮袄很快就穿不住了……

房间里再无旁人,胡掌柜也就不那么拘束了,索性脱下皮袄上了火炕,盘膝坐在炕桌之旁,身手抓起一把红枣……

“既然此间无有他人,小人就孟浪了……”

“你我本就相熟,胡掌柜不必客气。”

“如老朽这般追逐铜臭的商贾,本是卑贱之人。”隆丰号很有钱,但“卑贱”二字却用的恰如其分。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为本,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不要说士人相比,连农夫都多有不如,这是事实。至于他们用银子打通了多少关节,买通了多少官吏,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行走于江湖之间,贪图些微末小利……”胡掌柜给自己倒了杯热水,依旧用一成不变的语气侃侃而谈,“虽说不知什么春秋大义,但自认眼光还不算差。”

“自打李家寨初识张先生,”不知不觉之间称呼已经从张提举变成了张先生,自觉不自觉的关系就已经拉近了很多:“一眼就能看出先生非是寻常之辈,定是胸有沟壑腹纳乾坤的俊彦之才……”

“哈哈,”哈哈大笑声中,张宁用自嘲的口吻说,“我连个功名都没有,算哪门子的俊彦?不过是机缘巧合,瞎猫撞上了死耗子,不大不小的混了个官职,胡掌柜就莫要再给我戴高帽了。”

“先生过谦了,李家寨之事我也有些耳闻。以一己之力独抗强敌,万马军中力拎虏酋,又巧妙周旋终竞全功,这份勇气这份担当,非大智大勇的大英雄不足有。”先是盛赞了几句之后,胡掌柜又微微一叹,“只可惜,张先生孓然一身独木难支。当时若是有胡某在旁相助,虽不敢说一定可以逆转乾坤,至少也能做的更周全一些……”

擒拿温珠的事情,看似已经做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当时若有个强有力的帮手,确实可以把利益更大化,那就另外的一番局面了。

只是当时的人们已经被一连串的惊变和转折被震住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事情已经过去,还提它做甚……”

“张先生说的好,那不过是个机会而已。以先生的能力和眼光,就算没有温珠之事,飞黄腾达也只是迟早而已。”胡掌柜望着窗外的巍巍长城,深有感触的说道:“纵然老朽目光如鼠,也能看出先生定是人中龙凤深海大鲸,李家寨这小小的水潭定然容纳不下。如今换了一方广阔天地,先生正好大展拳脚……”

“想必胡掌柜不是专程来夸赞张宁的吧?有话不妨直言相告。”

“张先生心思通透,果然明白老朽心意。”胡掌柜呵呵一笑,从贴身处取出一沓子银票。

天头地尾和骑缝处全都标着隆丰号的独家印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银票,而不是只能在隆丰号内部使用的钱账票子。每张银票的面额是五千两,总共二十张。

“这是十万两银票,见票即兑现银……”

“胡掌柜这是何意?”张宁皱起眉头,声调略略提高了少许:“贿赂我么?胡掌柜好大的手笔!”

十万两银子,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笔天文数字,拿出去买个官职的话,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弄个知府都问题不大。而胡掌柜仅仅只是隆丰号的一个分号掌柜,竟然连眼都没有眨一下就拿出来了,这个手笔真是大的惊人。

“贿赂?”胡掌柜笑了:“张先生忒也小看我们,也小看自己了。直接用银子行贿,这么蠢笨的事情胡某不屑为之,只是知道张先生有些难处,正为银钱之事犯难。恰好胡某手头上有些闲置无用的银钱,所以才拿出来给张先生救急用的……据我所知,这提举司一年的包税银子最少也得五万两,希望这笔银钱,可解张先生的燃眉之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