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七十六章 文秋池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七十六章 文秋池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七十六章 文秋池

碌碌的轮声当中,四辆马车由南而北缓缓驶来。

“这陕北的天气真是见了鬼,寒露都还不到呢,就好似入了冬一般冷的出奇。”甜糯绵软的吴地口音听起来就那么舒服,说话的人儿更是十分清秀百分俊俏,仿佛瓷娃娃一般可爱:“这要是到了天寒地冻的三九时节,还不得生生的把人冻死?”

“这陕北之地比不得江南,冷是冷了些,却也不至于你说的那么夸张。若是不然,本地的百姓岂不是早就是冻死了?”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面色白皙神态端庄,一看就是那种有养尊处优已久的官宦之人。

“朝廷也真是的,做事忒也没有道理。老爷在江南好端端的,却突然调到这穷乡僻壤,这不是折腾人么?”

被称为老爷的中年男子面色微愠,沉声说道:“杏雨不可胡言,朝廷自有法度,岂是你这小小婢女可以指摘?”

婢女杏雨似乎并不怎么惧怕这个老爷,偷偷瞄了他一眼,发现老爷并不是真的发怒之后,顿时嘻嘻的笑了:“婢子只是为老爷抱不平罢了……好冷哦,我摸摸老爷冷不冷?”

白皙细嫩的小手握住了老爷的大手,婢女杏雨顿时发出一声略显夸张的尖叫:“老爷的手比冰块子还要凉,这要是冻坏了,又是奴婢的过错。这边取炉子来给老爷暖暖……”

小丫鬟杏雨手脚麻利的跳下车子,从后面的那辆篷车中拎出一个精致小巧的暖手炉子。

守着暖手炉和俊俏的小丫鬟,中年男子顺手从座下摸出一本《礼记博学集注》翻看起来。

“老爷,这本书你已看了十几遍,也不觉得烦么?”小丫鬟杏雨贴的老爷极近,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

“书中的学问就算是看一辈子也学不完,又怎会觉得烦?”

“老爷学贯古今,杏雨真的佩服的紧,以后肯定是宰辅之才……”

老爷被小丫鬟给逗笑了,索性放下书卷哈哈一笑:“你也知道什么叫做宰辅之才?”

“宰辅么,就是宰相什么的大官儿呗,就是先祖文信公那样的丞相。”

说起先祖文信公,老爷的脸色顿时一肃,双手为礼朝天遥遥一拜,朗声说道:“先祖文信公忠弥天地诚贯日月。为挽宋室奔波于海陆之间,赤胆丹心千古昭昭,不肖子孙秋池愿效先祖之志,报效朝廷九死不悔……”

宋末文天祥的名头大到了天上去,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为千古绝唱,而这位中年男子文秋池就是文天祥的后裔。

众所周知,文天祥并没有留下嫡亲子嗣,但人出了大名之后定然会很多后辈攀附过来。而且这位文秋池虽然不是文天祥的嫡系后人,却也是有据可查的旁系族人,自称是文天祥文信公的后人也算是有理有据。

这位文秋池文大人祖籍江西,后徙至浙西,十年寒窗之后一朝金榜题名,现任苏州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的官职并不高,只是一个正七品,和被老百姓们称为“芝麻官”的县令是一个品级,却比县令尊贵了一百倍都不止。

监察御史属于科道官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官小权大”,是专门管理官员风纪的官员。纠察风纪,弹劾百官是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大到官员结党,小到百姓忤逆,都可以依理辨明。小事儿可以当场决断,大事可以密奏皇帝,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管,是朝廷派往地的耳目。

因为专门弹劾百官,所以威权很重,就算是堪称一方诸侯的巡抚,虽然品级比他们高很多,也对他们客客气气礼让三分。

文秋池文御史监察地方,按照一般的规则,这几年干的还算不错。只要朝中有人支持,自己再稍微活动活动,进到京城的都察院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成为部堂官员甚至是入阁都有可能。

但这位文秋池文御史自命清高,不屑于攀附朝中大臣,自然就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一直都没有升迁的机会。

想不到的是,前些日子朝廷忽然下来一纸调令,让他赴陕北市舶司任副提举。

副提举是个从六品的官职,表面上看是升了一级半品,其实根本就是明升暗降这是被撸下来了,甚至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变相的发配。

在富庶繁华的苏州当个七品的御史,绝对比在鸟不拉屎的陕北当个六品的副提举要好一万倍,这是连三岁的娃娃都明白的道理。

这种倒霉事之所以会落在他的身上,就是因为他在监察御史的任上“干的太好了”。

监察御史就是指望弹劾别人吃饭的,在苏州这几年肯定得罪了不少位高权重的官员,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当然会把他一脚从苏州踢到陕北,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文秋池确实够倒霉的,但倒霉事绝不仅仅只是这一件:仕途不顺,家里的事情也够烦心的了。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三十多岁还没有孩子绝对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虽说文秋实和他的夫人关系和睦,但却一直没有子嗣。直到前些日子,偶遇一名医终于找到了原因:因为夫人身体的缘故,根本就不能生养,就算是把补药当饭吃都没有用。

在关系到子嗣传承这样的大事上,容不得半点犹豫。正常状态下,一般的有钱人家遇到这种事儿,肯定是要纳妾的。但文秋池却对结发之妻情有独钟,对其他的女子没有什么兴趣。

好在文夫人还算开明,趁着他到陕北上任的机会,故意没有跟随前来,而是让贴身的丫鬟杏雨一路跟随贴身伺候。

这番用心其实已经分成明显了:既然文家肯定是要纳妾的,还不如从自己家里选一个信得过的人。不仅可以免去以后种种争风吃醋的狗血剧情,以后生了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过继给正室夫人,算是嫡出的子嗣。

能嫁给老爷做侧室,还有正室夫人的支持,这绝对是一条平时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小丫鬟杏雨也是个心思玲珑的聪明人,当然知道这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这一路上对文大老爷伺候的就愈发周到体贴起来……

要是能讨了老爷的欢心,自己的肚子再争气一点的话,就真的可以麻雀变凤凰了。

只可惜,文大老爷对于女色似乎并不怎么上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用些温柔手段,尽快的把生米做成熟饭……

为什么会让这个小丫鬟杏雨跟随自己来上任,文秋池也是心知肚明的,这些日子以来,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可人的小丫鬟。奈何杏雨终究只是个丫鬟,大字认不得一箩筐,终究是有些美中不足……

“要我说呀,”因为早已被内定成为文秋池的枕边人,小丫鬟杏雨也就放肆了些,“那个叫做什么张宁的,就真的不晓事。明明应该把有衙门设在延安城内,偏偏却弄到了偏远的锅盖川,这不明摆着就是折腾人么?”

“话也不这么说,虽说衙门设在城中是常见之事,但却并非合情合理。如市舶司这样的衙门,本就应该建在关隘之地,方便往来商贩报交税银……”

“方便了商贩,却不方便了老爷。”小丫鬟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文秋池的身上,无论什么事情都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老爷是在苏州为官的,身子骨儿金贵着呢,怎能如那些粗鄙的莽汉们一般在那风沙之地受苦?”

“这话也就是当着我说说算了,千万不要对别人提起。那张宁毕竟是我的上官,我是他的副手,把他说成粗鄙之人似有失礼之嫌。”

“老爷是读书人,正经的科举考上来的。那张宁算个什么?我听别人说,张宁打杀了几千几万蒙古鞑子才赚取了这个官职。要我看呀,那张宁必然是个形容丑陋样貌凶顽的彪形大汉,应该和市井间的屠夫差不多吧?”

文秋池微微一笑,什么都没有说。

虽然从来都没有见过张宁本人,而且张宁确实是他的顶头上司,但文秋池的真实内心中,还是看不起张宁的。

准确的说,并不是看不起张宁这个人,而是看不起所有如张宁的这种人:自宋以后,重文轻武的局面就已根深蒂固,以文驭武更是大明朝的国策。文官,尤其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文官,绝对比武官高贵的多。

在几乎所有人的心目中,武官就是一些打打杀杀的粗人,最多只能算是执行的鹰犬。而深受圣人教诲的文官才是国朝栋梁,理所当然就是应该驾驭武官。

七品的文官指着四品武官的鼻子破口大骂,武官还得笑嘻嘻的陪着笑脸儿,在大明朝,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稀奇。

张宁完全就是因为一时的血勇和机缘巧合才捞了个天大的功劳,连武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幸进之辈,文秋池要是能瞧得起他,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就在这个时候,前边的驾座上传来车夫的声音,“老爷,锅盖川到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