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七十三章 卖官鬻爵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七十三章 卖官鬻爵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七十三章 卖官鬻爵

大明朝的税收现状基本维持在“根本就收不上去”的层面上,但市舶司绝对是个唯一的例外。

市舶司收取的是关税,而大明朝的关税系统承袭的是前朝的制度:包税制。

所谓的包税制,就是一种预付银钱的制度。

先由官府大致测算出一年的税收数额,然后承包出去,再由承包者向商贩收取税负。若是收取的多了,就是赚了。若是收取的少了,当然就是亏本了。

大明朝的关税,看起来是一个官方系统,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笔生意。

而这个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陕北市舶司,完全就是参考了泉州、广州等地市舶司的数字。

但这是贫瘠苦寒的陕北之地啊,怎么能和富庶繁盛的江南、广南等地相提并论?这就好像西部偏远的地级市税务所不能和上海、广州的税务所相比是一个道理。

浙东、福建、广南各地的富商无数,整船整船的丝绸、布帛、瓷器、桐油都销售到南洋、西洋各国,换回来更多的香料、金银,收取的关税当然很可观。光是浙东的丝绸出口一项,每年就有两三百万的出口额,按照十货抽一的关税,仅此一项就是几十万两白银的进项。再折算成盐引,又是好大一笔钱……

但陕北能出口什么?

陕北各地穷的叮当乱响,老百姓们已经饿的争相造反了,还能出口个屁呀。陕北提举司一旦成立,首先面对的就是套北的蒙古各部。那边的蒙古人也不富裕,除了一点毛毡之类的畜牧产品之外,根本就拿不出像样的玩意,怎么可能创造的出那么大的税收?

虽说十万两的税额可以打个对折,但是根据张宁的粗略估计,就算是再打个对折,都是需要犹豫一下的。

自己想办法先筹措出两万两白银,作为本年的税银预先上交给朝廷,都不见得有赚头,至于五万两,那根本就是想也不要想的。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有人做,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本府也知道十万两是万万拿不出的,巡抚大人想必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才没有把话说死。向朝廷争取一下,五万两或许可以……”

“府台大人,五万两我也拿不出来啊,要是两万两的话,或许……”

“你一个人当然拿不出这么许多银钱,但总有别的法子可想……”宁知府又从袖筒里取出一份名单:“这是巡抚大人送过来的提举司人员名单,我又略做修补,添了五七个人,全都是精明干练的能吏,想来一定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这位知府大人就又要在还没有成立的陕北提举司衙门里塞人,这让张宁非常非常的无法接受。

正准备申辩几句的时候,府台大人却慢悠悠的端起了桌上的茶碗。

正事儿还没有解决呢,这就要端茶送客了?

晏子宾赶紧拉了拉张宁的衣袖,恭恭敬敬的告退而出……

遇到这种破事,要不是有晏子宾在场的话,张宁都要忍不住的骂大街了:“文彦兄,这算怎么回事儿啊?正事儿一件没有解决,知府大人又塞了几个人进来。这差事真是没法儿办了……”

“张兄弟还是嫩了些,”官场老油条晏子宾嘿嘿的笑着说,“这次总算没有白来,府台大人已经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给出办法了?什么办法?我怎么不知道?

“府台大人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已经做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你要是暂时凑不出那么许多的银钱,完全可以卖人嘛……”

卖人?

卖什么人?怎么卖?

按照朝廷体制,这个崭新成立的完全不靠海的陆路“海关”,其架构应该是效仿正式的海关。除了张宁这个一把手之外,还应该有两个从六品的副手——副提举。

除此之外,还应有四名正七品的同知,基本就是相当于分管处长之类的官职。下面还有负责执行的吏目、工员、仓使、库使等八品九品的小官儿。

只要有了正式的品级,而且有具体的差遣,就算是正式踏入官场了,肯定会有很多富贵人家愿意花钱弄一个官员的身份。这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光宗耀祖好面子,还有许多实打实的好处。

这些名额都是可以卖钱的,而且绝不便宜。

卖官鬻爵,从来都是一个很大的罪名,张宁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六品小官,竟然也有资格这么干了。

“如此买卖官职,似有不妥吧?万一被朝廷知道,我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我估计就算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听了这句话,晏子宾顿时哈哈大笑:“不买卖官职,兄弟你这个衙门根本就建立不起来,朝廷连一文钱都摸不到。再者说了,就算是你公然买卖官职,朝廷也不会知道的……”

“怎么可能不知道?”

“怎么可能知道?”晏子宾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难道兄弟忘记了愚兄?愚兄是干什么的?”

晏子宾刚刚升任提刑按察佥事,正式上任之后,管辖的就是各地官员的风纪、讼罪之事。就算有人借着这个由头找张宁的错处,只要不是直接上达天听,晏子宾就能遮掩下来。毕竟这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都往里边塞了自己的人手,怎么着也不能让张宁完蛋,一定会替他极力遮掩。

这叫什么?

这就叫官官相护。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大家都会想方设法的帮衬,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场。

要是照这么说的话……五万两的税银似乎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我帮你算算账,四个正七品的同知,怎么也能换六千两了,要是遇到急着找出身的主顾,八千两也不是不可能。从七品的主簿值一千两……陕北这地方穷苦些,最少也值八百两,反正主簿也无定员,你就弄四个好了,至少也是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再算上仓使、库使、吏目等实缺,杂七杂八算起来,好歹也有二三十个缺额,七八千两的进项还是有的……”

刚是卖这些职位,就有一万大几千的收入,确实相当可观。

“还有两个副提举,都是从六品的职位,应该能值钱不少……”

“两个副提举你就不要惦记了,”晏子宾笑道:“朝中各堂各部全都象饿红了眼的狼,都盯着呢,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往你的这个衙门里塞人,这两个职位肯定早已有了人选,就算你报上去也会被驳回,还不如直接给他们空出来……”

京城中那么多坐冷板凳的官员,都等着出缺呢,有些甚至已经等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有个崭新的衙门,肯定都会削尖了脑袋往里边钻。那两个重要的副手职位,只能预先留出来。

“除了提举衙门的这些职位之外,兄弟你还有个最大的进项,就是卖军职!”

军职?

杜绝走私是提举衙门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一定是要有军队的。

走州过县的商队可不是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他们的能量极大,往往携带武器成群结队,有些商队的武装程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了官军。这些商队看起来平时都是做生意,只要有机会也不吝于扮演一下劫匪的角色。比如说张宁很熟悉的晋商隆丰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隆丰号看起来好似是和气生财的商家,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只要出了关口,只要是有机会,就会打劫其他的商队,杀人越货的勾当一点儿都没有少做。有时候遇到弱小的蒙古部落,也会直接下手。

亦商亦匪,黑吃黑,甚至一言不和就拔刀子和官军对抗,这种事情真的不稀奇。要不是有这样的亡命精神,晋商们又怎么敢带着禁止贩运的货物远走蒙古甚至是战火纷飞的两辽前线?

要是没有军队的话,根本就对这些明目张胆的走私商队束手无策。

就不要说提举司这样正式的衙门了,一般的关口都设立了缉私营。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缉私营的官兵和走私的商人都是蛇鼠一窝暗中勾结,但却不能没有武力保障。

只要陕北市舶司提举衙门建立起来,一定要有缉私营作为武力保障。大明朝的官军是出了名的穷苦,而缉私营的油水就丰厚多了。

按照朝廷体会,巡防营的士兵并不是真正的作战部队,而是和县衙的“站班”“快捕”差不多性质的治安力量,除了为市舶司衙门充当“保安”之外,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缉捕走私商贩和逃税者。

因为不需要作战,军中例行的三操两会诸般训练也就可以免了。更关键之处还在于:缉私营士兵的各种给养、军饷等开支直接走市舶司自身的财务支出,可以折算到成本里边。

大明朝的士兵穷的都快吃不上饭了,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本就少的可怜的一点军饷还经常拖欠,更会被黑心的军官层层盘剥。

两相对比之下,只要随便喊一声,各处的士兵肯定会抢破了头的来充当缉私兵……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