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力优势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力优势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力优势

畏寒怕冷几乎是所有老年人的通病,乌里沙也不例外。

出身于苦寒之地的乌里沙本应该象绝大多数女真人那样习惯了寒冷的冬季,但他却很不喜欢冬天,那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年轻的时候,征伐海西之时受过伤,用了些过于霸烈的药物,好像是伤了肺,每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就喘不过气来,落下了一个畏寒怕冷的病根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子骨越来越孱弱,畏寒怕冷的老毛病也就愈发的明显了。

包衣奴深知主子的这个老毛病,早早就拎来了四五个暖手炉子,置于身前身后,还专门在坐器上铺设了好几层狼皮。

尽管椅子上铺设了狼皮,乌里沙还是觉得好像坐在钉板上一样难受,咯的骨头碴子都疼了。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太过于瘦弱的缘故,身子骨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主子,这是奴才刚刚熬出来的老参汤,用的是最好的甲城老山参,阳气十足,喝一碗暖暖身子吧。”

浅浅的饮了几口山参老汤,就放下了汤碗。这玩意儿的火气很大,自己的身体承受不起,根本不敢多喝。

“外边的大雾如何了?”

“已经散的差不多了。”

“扶我起来我要出去看看……”

“这……早晨的冷气太厉害,只怕主子的身子骨吃架不住,在帐篷里看一眼也就是了……”

“胡说八道,这么多勇士浴血厮杀,连性命都顾不上了,我还怕出去受风吗?”乌里沙厉声呵斥着包衣奴。

包衣奴赶紧取来御寒的衣物,将乌里沙包裹的严严实实,唯恐他受了风寒,又专门给他戴了一顶双护耳的皮帽子,这才搀扶着乌里沙走出大帐。

外面依旧大雾弥漫,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混沌之色。

蹲下身子,用手指仔细的摸索着冻的硬邦邦的地面,以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对寒冷天气的了解,判断出大雾正在凝结,用不了多久就会化为细小的冰晶落下来。

遥遥的看了一眼前方,看着在大雾中若隐若现的景物,暗暗的估算着雾气的浓郁程度。

刚才还看不到远处的那座帐篷,现在已经可以影影绰绰的看到了,嗯,雾气已经明显变得稀薄了很少,差不多是时候了。

弥漫的大雾本是冬季早晨的正常情形,但却严重阻碍乌里沙的军事部署:在这样的雾天当中,进攻是非常不利的,必须等到大雾散去之后,才好发动今天的攻势。但却不能等到雾气完全消散干净的那一刻,因为那会来不及的。

雾气消散之后,太阳很快就会出来,或者是雾气消散本就是太阳已经出来的结果,到那个时候再发动进攻军阵的来不及了。

前些日子下的那场大雪,经过士兵们的反复的踩踏、鲜血的浸润和炮火的轰击之后,早已成为稀烂的烂泥,这也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而晚上的寒冷则会把烂泥冻结起来,让地面不再那么滑腻,这是进攻的好机会。

但这个机会维持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等到太阳出来之后,越来越高的温度很快就会把冻结的地面表层再次融化,到那个时候,战场上就又会成为一个烂泥潭。

必须抓紧时间,趁着难得的机会进攻。

“传我的令,开始吧。”

军令下达,战斗又一次开始了。

士兵的呐喊声,火炮的轰鸣声,等等这些和战斗有关的声响传到这里之后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就好像是一个纯粹的背景声。

刚刚出去查看天时,虽然并没有用多少时间,乌里沙还是觉得手脚冰凉,最要命的是因为吸入了太多的冷气,胸口好像堵了一团又硬又韧的猪毛,既吐不出也咽不下,憋在喉咙之下胸膛之上的位置上,几乎要让乌里沙当场窒息。

经过包衣奴好一阵子揉搓捶打之后,乌里沙用力的大声咳嗽着,吐出一口浓的发绿的浓痰之后,才感觉稍好了一些。

“主子咳嗽的越来越厉害了,真的很让奴才揪心呢。”

“这幅身板儿,真是越来越不经使唤了,在炎热的季节还能凑合,一旦到了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就真的不堪用了。”乌里沙在自己的胸口摸索着,慢慢的摸出一个两寸多高的小瓷瓶。

瓷瓶白底蓝花,用一个红色的布塞子塞着瓶口。

“这……主子……这药太过于霸道,虽能平喘镇咳,但却对身体有害无益,还是少用一些吧。”

乌里沙没有理会包衣奴的劝告,拔下红布瓶塞,养着头把小瓶子的药粉倒了一些进鼻孔当中,猛然一吸……

伴随着几声“惊天动地”的喷嚏,顿时感觉呼吸顺畅神清气爽。

这种药费是花了大价钱从红毛番子那里买来的,对于咳喘有着神奇的效果,但这玩意的副作用同样大的吓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轻易使用。

若是在平日里,乌里沙可不敢用这么大的药量,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从自己立下军令状那一天算起,今天已经是第十四天了,战斗已经打了整整六天,今天是第七天。

虽然无比希望能够尽快战胜敌人,而且岳托贝勒曾经叮嘱过一定要“速战速决”,但乌里沙从来就没有“一战而胜”的奢望,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那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

能够全歼阿非部,一定是战斗力卓然意志坚韧的精锐,怎么可能在旦夕之间就被击败呢?

从这几天的战斗形势来看,这支明军似乎出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那叫以逸待劳。

以修整好补充好的精锐,迎战远道而来的对手,明军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

对于乌里沙而言,他的优势同样明显:军队的数量和质量。

女真勇士们拥有百战不败记录,这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资本。勇士们嗜血狂攻的悍勇,还有远远超过对手的战兵数量,必将成为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乌里沙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但是现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些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优势其实非常虚幻,敌人比预想的更加强大。

根据阿非部残兵的报告,这支明军的主力战兵应该在一千上下,而自己通过对战场的观察和持续的战斗,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明军的主力战兵至于一千上下,其余的则是些纳颜部和东西二伦部拼凑出来的杂兵。

真正的对手是那一千明军战兵。

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杀死杀伤的数量绝对在一千之上,虽然其中的一部分伤亡出自纳颜和东西两伦部,但明军士兵的伤亡肯定也占据了相当比例。

明明只有一千上下的战兵,在承受了几百的伤亡之后,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没有明显的下降,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军一直都在用辅兵填充,一点一点的把辅兵转换成为战兵继续战斗。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所谓的兵力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兵力的多寡并不能直接表现出战斗力的强弱,至少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在总兵力当中还存在很大数量的辅兵。

在通常情况下,辅兵并不直接参加战斗,也不计算在战斗部之内。

比如说乌里沙率领的这支八千不到的军队,真正的战兵只有三千五百人上下,作为主力使用的八旗辫子兵只占战兵数量的六成。

除了这三千五百个战兵之外,其余的则是数量庞大的奴兵和辅兵,主要负责一些辅助、运送、支援等等非战斗事宜。

辅兵的战斗力非常低下,而且战斗经验严重不足,若是直接让辅兵冲锋陷阵的话,基本上就等于是在白白送死。

但明军的辅兵显然不是那个样子。

在这支明军当中,战兵和辅兵的分界线异常模糊。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一直以来,乌里沙都非常推崇最原始最直接的骑射之能,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弓箭手和刀兵,就可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而这也正是女真人崛起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几天的战斗,敏锐的乌里沙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了一个:传统的弓刀结合的战法已经落伍了,以前让他感觉华而不实的火器正在显露出越来越强大的威力。

火炮虽然威猛,终究存在明显的间隙,并不是没有对付的办法。最要紧的是敌人的火铳。

火铳本身的威力并不必弓箭更强,同样数量的火铳兵和同样数量的步弓手对阵的话,胜负之数其实很难说。

但火铳兵可以速成。

至少需要三到四年的训练,才能产生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而火铳兵并不需要漫长的训练周期,只要进行最基本的训练就足够了。

只要知道装填的基本流程,然后就可以端着火铳上阵杀敌,最多有几个老兵的带动,就能够结成队形。就算是承受了巨大的伤亡,也可以随时用辅兵来补充,而且战斗力不会出现太明显的下滑。

能够连续四次把弓弦拉满,这是衡量弓箭手是否合格的水准线,尤其是女真人用惯了的这种大角弓,虽然射程更远但却需要更多的体力。就算是最熟练最强壮的弓兵,能够连续射出十支箭就已经是极限了,一定需要轮换下来恢复体力。

而火铳兵则没有这么剧烈的体力消耗,他们只需要不停的装填不停的击发,就可以不停的杀伤敌人……

从这一点来看,数量更少的明军火器兵其实占据了很大的兵力优势。

新的武器产生了新的战斗方式,全新的战斗方式正在改变战场的格局……

“把哈达亲兵喊过来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