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钱粮才是根本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四十七章 钱粮才是根本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钱粮才是根本

宁可牺牲射程和威力,也要不顾一切的提高射速,这就是张宁对火炮理解和追求。

因为首次轰击之前早已经做好了装填和校瞄等等准备,随时都可以开炮轰击,所以张宁对炮兵的要求是能够在敌人冲过来的过程中至少连续轰击两轮。

第一轮的准备本来就早已经做好了,最重要的是第二轮炮火压制,但事实证明这完全就是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无论再怎么努力的提高射速,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炮太过于原始,装填的过程太繁琐了。

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一次性装填的炮弹,“炮”“弹”分离式的发射方式注定需要太多时间,如果敌人以骑兵为先导高速冲击的话,根本就来不及进行第二轮火力覆盖。

张宁曾经无数次把刘天风等人的马队想象成为敌人的骑兵,进行实战状态的演练,得出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当骑兵的速度展开之后,当火炮首次轰击之后,还不等第二次轰击开始,骑兵就已经冲了过来。

这个结果曾经让张宁万分沮丧,甚至差一点就让他的“火力压制”战略彻底破产。毕竟他不是什么军事奇才,对于战斗不敢有任何天真的想法,一切结论必须按照实验的结果来进行,而不是象穿越小说里的主角那样随便发明点新式武器就可以让天下无敌。

事实证明,就算是有了新式武器,也未必真的可以碾压一切,传承了千百年的战略战术依旧不是某种新式武器就可以战胜的。

但昔日的马贼头子现如今的马军镇抚刘天风刘大人的一句话却再次点燃了他的希望。

“按照演练的结果,就算我和骑兵弟兄们会挨一轮火炮,但损失却不会很大,一样可以冲过来把前面的步兵冲的稀里哗啦。”刘天风说道,“但这只是演练,若是真的到了战场上,我可不敢那么做。”

不敢直接冲过来?为什么?

在模拟对抗当中,你的骑兵明明已经穿过了火炮的火力覆盖区域,大可以直接冲过来大肆砍杀对手的步兵,这有什么不敢的呢?

刘天风的解释简单而又直接:成本。

虽然已经冲过来的骑兵面对步兵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却不敢进一步深入,更不敢直接接战,因为没有后续的攻击力量。

“如果我是敌人的话,就算我率领骑兵冲过了炮火,也不敢直接发起战斗,因为我的背后很虚,没有强大的后续力量垫着后腰,什么样的骑兵也不敢轻易冲进敌人的军阵当中,那绝对是在送死!”

骑兵最大的作用从来就不是杀伤,而是利用冲击的速度撕开敌人的防线,进行穿插和切割,彻底打乱敌人的队形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但这需要时间。

在彻底撕破敌军步兵的防线之前,步兵后面的火炮肯定已经完成了第二轮轰击的准备。这个时候,无论骑兵的背后有没有后续的跟进力量,都要进行最密集的持续轰击,哪怕所有的炮弹全都砸在空地上连一个敌人都没有杀死,也不能停止。

就算是放空炮,也要放。

在密集的炮火当中,如果敌人敢于不顾一切的让后续力量继续跟进,必然会承受难以想象的死伤……当然也不会有哪个统帅会让自己的士兵顶着密集的炮火前进,那等于是在送死。

但是,如果后续的力量没有及时跟上来的,前期冲过来的骑兵就惨了。他们一定会陷在对手早就准备的步兵拒马阵中短时间内出不来,就算一个骑兵砍死三个步兵,那也是笔亏本的买卖。

骑兵的价值至少相当于六七个步兵,这太不划算了。

在模拟的演练当中,刘天风知道对面的敌人其实就在自己人,根本就不会真的发生战斗,所以才敢于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一旦到了生死相搏的战场上,在明明知道后续力量跟不上的情况下还往前冲,那就是在送死。

张宁终于明白过来,明白了火炮的真谛:不在于杀伤,而在于压制。

利用密集的火力截断敌人的后续力量,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这才是密集火力的奥义所在之处。

“如果敌军统帅是不顾一起的亡命之徒,宁可承受巨大的伤亡也要把后续力量跟上来,又应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刘天风就曾经问起过,现在,张宁已经不想再解释一遍了,而是直接用事实来回答。

随着连续两声短促的铜哨声响起,两对手持长矛的士兵马上跑动起来,形成一个微微内凹的队形护在主力的两翼。

通常情况下,手持长矛的士兵都是绝对的战斗主力,就应该布置在中间的要紧位置上,两侧通常都是弓箭手。

但张宁却反其道而行之,让长枪兵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

如果是在真正的战场上,只需要两到三轮密集的箭雨,己方的步兵就会出现巨大的伤亡,这个阵势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是非常致命的那种缺陷。

“不,不会有密集箭雨。”

说完这句话之后,尖锐的铜哨声再次响起。

被长枪兵拱卫在正中间的士兵们纷纷举起火铳……

“砰砰”的闷响声中,一片烟雾升腾而起。

两个队的火铳兵排起密集队形,踩着铜哨的节奏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开始射击。一队的火铳兵射击完毕之后就开始再次装填,另外一队则继续射击,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射击速度。

“虽然咱们的小炮威力不大,而且射程不远,但绝对比弓箭要远的多。如果敌人把大量弓箭手布置在最前方,必然会被火炮所伤。如果布置在后面的话……那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火铳的射程和弓箭基本相当。我在前而敌在后,当然是我们最先打到敌人……”

火炮的射程再怎么不堪,肯定也比弓箭要强的多。而且火铳本身的射程就和弓箭相差无几,在火炮的火力掩护下,肯定最先把敌人纳入射程之内。

在这个时代,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在铜哨的指挥下,那些火铳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用一成不变的速度前进着,虽然缺少大军冲杀之时仿佛滚滚洪流般的恐怖气势,但却透着一种工匠特有的严谨和秩序,一切的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把火铳兵作为主力,这不是张宁的天才构想,因为在历史上,这样的战争方式曾经沿袭了两百多年,一直到大型火炮和重机枪出现之后才被彻底颠覆。

这样的战斗方式,就是近代真正的主流,至于更加犀利的现代化战斗方式,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时代的事情了。

但这并不表示张宁设计出来的这个战斗方式就是真正完美,也不是真的毫无缺陷。

用火铳取代冷兵器,用密集的火力形成杀伤力,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起码,如果敌人回避战斗的话,火铳兵根本就追不上快速撤离的敌人,非常不利于扩大战果。这样的战斗方式或许可以击溃敌人,却很难歼灭对方。毕竟火铳兵的密集队形非常不利于移动速度的提升,如果撒腿去追赶敌人的话,队形很容易就会被拉扯的散乱开来,密集的火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无法保持下去了。

只要击溃敌人的主力就算是胜利,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种安慰的话,那么,另外一个缺陷则是一定要付出的:成本。

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火器的成本比冷兵器高出太多。

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刀剑枪矛之类的传统武器,杀伤敌人之后并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是已经射出去的箭也可以拿回来打磨之后再次使用。但是火器每一次击发都是要花钱的。

不论有没有打中敌人,也不管是不是形成了杀伤力,哪怕是朝天开一枪,也是一笔开支。

无论战斗胜负如何,都需要首先支付战斗成本,都是要花钱的。

这就注定了这样的战斗方式会对后勤形成各大的依赖。

哪怕是平时的训练和操演,也需要巨大的支出。比如说杨绍廷刚刚看到的这一场操练,算上兵饷、粮菜钱,再有火药弹丸的成本的战斗过后对火器的保养,折算下来,把所有的侯倩全偶读平摊到每一个士兵的身上,差不多相当于每人消耗了六七百个钱的样子,基本就是每人每天的花费都在半两银子上下。如果连火器的研发费用和成本都计算在内的话,那绝对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使用火器的军队,一定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在这个时代,曾经有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但却从来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火器军队,就是因为成本问题。

大明朝的卫所兵有一百六十七万,边防军约莫有八十多万的样子,再加上内卫、御军等等,三百万军队应该还是有的。虽然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真实的军力可能要打个对折。如果全都换成张宁这样的新式军队,就算是没有战争发生,光是训练的费用一年下来就是笔天文数字,就算是崇祯皇帝把整个紫禁城都卖掉也养不起。

“虽说打仗就是在打钱粮,但这也未免太……太昂贵了些?幸亏……”杨绍廷忍不住的对张宁肃然起敬:“幸亏张宣慰生财有道,要不然的话,今日就看不到这样的雄兵虎贲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