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三十八章 便宜货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三十八章 便宜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三十八章 便宜货

大草原上地广人稀,各个大小不一的部落分布东西南北,天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不同,而贸易活动也和内地有着极大的区别。

只要有钱,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任何货物,这是绝大多数内地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在草原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因为各个居住地相聚遥远,不大可能象内地那样“走街串巷”的卖货,而是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进行交易。

在这段时间之内,各地的牧民会带着他们的货物赶到指定的交易地点,交换从内地来的各色财货,整个交易过程短暂而又密集。

正常情况下,一年之内有两次这样的大规模贸易活动,分别在春秋两季,尤其以“秋贸”为重。

和往年一样,当内地的上翻们带着各色财货来到纳颜部的时候,来自各个部落的牧民已经在这里等了。

大家都是买家,同时也是卖家,彼此双方的手上都有对方需要的货物,但真正的交易却没有开始,因为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议价!

在内地,只要买卖双方认为货真价实就可以进行交易,但这里却别有风俗:只有经过部落头人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实价,私下交易是被严格禁止的。

大草原上的商业活动很少使用金银铜钱都货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蒙古人都会使用另外一种支付手段:生皮。

没有经过硝制仅仅只是做最简单处理的生皮,就是可以流通的硬通货。这个现象和李家寨一带的情形有点类似,只不过李家寨的乡亲们习惯于把粮食和布当做是硬通货而已,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带着货物来到草原上的商贩会被视为很尊贵的客人,会受到非常热诚的招待,吃喝住宿什么的都由蒙古人提供,而且绝对免费。但商贩们也会按照传统留下一点相应的财货作为“礼物”,赠送给招待自己的那些蒙古人。

虽然温珠是整个纳颜部和所有附属部落的大贝勒,但他的这个身份水分太大,仅仅只是保留了一个名义而已,除了表面上的尊贵身份之外,其他的权限几乎全都被实力派给瓜分了。

早就被架空的温珠大贝勒很期待这次贸易活动,只有在这样的贸易活动中他才有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才能体会到统治者的尊严。

“尊贵的张先生,”温珠以手抚胸行了一个蒙古礼,用唱歌一样的腔调诉说着彼此之间的友谊:“自从给你送去消息之后,我就一直期待着见到你,我知道茫茫草原挡不住你的脚步,你一定会听到我最真诚的呼唤……”

“象山一样高大的大贝勒,愿长生天永远护佑着你和你的部民……”张宁拉着温珠的手不停的说着客套话,微微打了个眼色,作为随行人员的路秉忠马上心领神会,赶紧递给张宁一把小刀。

这是一把银制小刀,镶金嵌玉极是奢华,刀鞘上还专门缠了金丝。

赠送这样的银刀,是蒙古贵族之间很普通的礼仪。

温珠显然对这个小礼物非常满意,毫不客气的收了下来,然后双手击掌。

伴随着温珠的掌声,一阵阵铜铃之声响起,须尾俱全的烤全羊和整罐整罐的奶酒送将进来,“欢迎宴会”正式开始了。

和内地的酒宴不同,纳颜部的酒宴用的是铜碗而不是小杯,饮的也是浓稠的奶酒。

身份最尊贵的温珠大贝勒举着酒碗说了几句好听的祝酒词,然后十分好爽的一饮而尽。

早就知道规矩的张宁等人等着温珠放下酒碗之后,才各自端起酒碗喝了个底朝天,以表示对这位大贝勒的尊重之意。

紧接着,一对盛装的少女鱼贯而入,朝着帐篷里的贵人们行礼之后就开始跳舞。

张宁对歌舞声乐之事素来就是一窍不通,也听不出什么好歹来,只是觉得这些舞蹈的少女动作熟练,显然曾经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联系,应该是温珠养着的歌舞姬之类的吧。

坐在首位上的温珠用那柄华贵的银质小刀从烤全羊上划下一块既肥且厚的肉条,装在瓷盘之中朝着张宁指了指,其中的一个舞姬很懂事的用一个美妙的舞蹈动作把烤肉送到了张宁面前。

张宁习惯性的朝着她微微点头以表谢意,那个舞姬也微微一笑,直接坐到了张宁身旁。

每一个客人的身旁都有至少一个这样的舞姬作陪,显然这也是宴会安排的一部分。

宾主之间把酒言互祝其乐融融……

宴会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吃喝而是议价。

虽然蒙古人也会讨价还价,但是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交易还是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由各部落的头人和商贩们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所谓的合理,不过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罢了。

眼看着一只烤全羊已经吃的只剩下白骨,天南海北的商贩们就知道是时候谈正事了,纷纷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仪程”,献给温珠大贝勒。

按照比较好听的说法,这部分财货是作为见面礼赠送给蒙古人的,但真正的含义却是“样货”。

依据货色的好坏品质的优劣,制定出一个“标准价”:一张生皮可以换多少布匹,换多少盐茶,一匹马相当于多少生皮,等等这些都需要仔细商议。

好在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尺,就算是根据货物的成色有些上下浮动,浮动的范围也不会很大,所以很快就商议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码,以后交易的时候就按照这个价码来进行就可以了。

所有的商贩都心满意足的议好了价格,又经过一番客套之后纷纷离席而去,唯有张宁不动声色。

在众多的商贩当中,张宁代表的是大明官方,货物最多规模最大,是最大的供货商,理所当然的应该享有一些或明或暗的优惠,这也是历年来形成的“潜规则”。

“尊贵的抚远大人,”当温珠使用这个比较正式的称呼之时,就意味着要进入真正的议价阶段了:“你们带的货色最多,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关于价格问题么……左右已无乱耳之人,我们应该仔细商议一下了。”

“也就不必商议了吧。”张宁笑呵呵的取出一份早就准备的财货“价格表”,很是恭敬的递给温珠:“各色财货的价码我都已经准备好了,价格克己谅必满意……”

温珠接过那张“价格表”,看都没有看一眼就直接交给了手下的亲信,毕竟斤斤计较这种事情不适合由尊贵的大贝勒亲力亲为,交给手下人去办也就可以了。

那几个亲信看了张宁的价格表之后,脸上顿时浮现出古怪的表情,甚至忍不住的站立起来凑到温珠耳旁窃窃私语。

在客人面前咬耳朵,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温珠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头,当他看到价格表的时候,脸上出现了同样惊诧的表情。

在温珠的理解当中,如张宁这样的“官商”,而且又对纳颜部有着深刻的影响力,一定会借机抬高价格谋取利益,这也是双方都可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这个“套北贸易圈”的计划是张宁提出来的,若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何苦千里迢迢的把货物送过来呢?

在温珠的预想当中,就算张宁送过来的货物稍微昂贵一些,也并非不能接受。奇怪的是,根据这份价格表,张宁送过来的那些货物不是稍微昂贵一些,而是便宜了很多。

无论是漆、胶、铁器,还是最常见的盐、茶、布帛,都便宜的让人不敢相信。

虽然温珠对这些财货的价格并没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但刚才很多商贩已经和他的手下商议过价格了,对那些数字还是很熟悉的。

奇怪的是,张宁的价格足足比别人低了一倍。

一张生皮可以换四升盐巴,到了张宁这里就能换八升。同样是二尺四寸宽幅的双纬厚布,基本上就是一张皮子换一匹的样子,到了张宁这却可以换两匹……

搞错了,一定是搞错了,这不是卖货的价格表,而是进货的价格表。

长途贩运,尤其是这种外贸性质的长途贩运,利润都是非常丰厚的,对半的毛利是最起码的要求。

当然,毛利和实际到手的利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毕竟路途遥远,而且还要经历很多风险,财货上肯定会有所折损,扣除人吃马嚼和其他乱七八糟的运送成本之外,还需要保留商家的利润,毛利就会大打折扣,但依旧还算丰厚。

比正常贸易低一半的价格,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温珠马上就确定了:一定是张宁搞错了,把进货的价格表当做了卖货的价格表。

“温珠大贝勒慧眼,那确实就是进货的价格。”

“哈哈,原来是抚远大人疏忽搞错了,我就说嘛,怎么有这般便宜的价码……”

“没有搞错,”张宁笑道:“我把进货的价码拿出来,就是准备直接用进货价来销售的!”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组织人手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送货,却以原价销售,这绝对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就算是用脚丫子想想也能知道,若是直接用进货价卖出那么多财货的话,张宁不可能赚到哪怕一个铜板的利润,而且肯定会把所有的附加成本全都亏掉。

“抚远大人是在说笑话么?”

“不,我在说实话!”张宁站了起来,用很严肃的口吻说:“纳颜诸部内附我大明,此心可昭日月,我又怎能如那锱铢必较的商贩一般满心思的想着赚钱?”

“我素知草原上生民困顿,套取利润之事不屑为之……”

当张宁慷慨激昂的诉说着自己和纳颜部诸人“真挚情感”之际,下边那些人早已经议论纷纷了。

明明有便宜一半的货物,谁还会买那些高价货?所以,刚刚商定的那些口头协定立刻就被推翻,各个部落的头人纷纷凑到张宁面前……

同样的货色,价格却相差一半,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