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条船上的人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条船上的人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条船上的人

“遭遇贼匪?财货被抢?”

文秋池的眼睛死死盯着张宁:“一两千贼匪?我的张上宪啊,就算我能这么写,朝廷会信吗?”

张宁笑了:“朝廷信不信不要紧,关键是你好像不怎么信啊!文大人,你该不会是怀疑我说的这些事实吧?”

“我不怀疑,”文秋池放下手里的笔墨,无奈的一声长叹:“因为我压根就不信,一点都不信。我的张上宪啊,这种事情未免太离奇了些,估计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在纳颜部和大明朝的接壤地带,有一两千贼匪?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一两千能提着刀子出来抢掠的贼匪,这怎么可能?

那是一片兔子不拉屎的荒凉地带啊,一连几日的行程之内都荒无人烟,北边就是纳颜部的势力范围,难边则是榆林军镇。平日里这些贼匪吃什么喝什么?他们怎么生存?是去抢劫纳颜部还是抢劫大明官军?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一带的生存环境极其艰难,如刘天风那样的已经算是实力雄厚的马贼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稀少的人烟,注定不可能存在大规模的贼匪。

真要是有上千规模的贼匪,根本就不需要去征剿。光是那么一千多张嘴就喂不饱,因为那一带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贼匪。

“突然之间遇到那么多贼匪,我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张宁说这早就想好的说辞:“我估摸着,肯定是活动在那一带的贼匪们听到了风声,想要出来抢掠财货,又知道咱们的缉私营不好对付,所以才临时纠集在一起,汇合成一千多的规模……”

“我的张上宪,这种话也就是对我说说罢了。”文秋池苦笑着说道:“贼匪多是乌合之众,这是你我都知道的事实,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组织起来?而且这次走货的事情,包括时间和路线,只有咱们这几个内部人知道。贼匪怎么可能会掐算是那么准?难道是我们内部走漏了风声?我想应该没有这个可能吧?”

“知道具体时间的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具体路线的只有你和乌副宣慰两个人,贼匪就那没轻易的截住了你们抢走了财货?缉私兵是干什么吃的?”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若不是兄弟们舍命苦战,损失财货是小,估计我们这些人全都得葬身荒原……”

“激战?”乌方石已经气的说不出话来了:“遭遇上千贼匪,激战几个时辰,为何没有任何折损?连一个伤兵都没有?”

那么大规模的战斗,又是悍不畏死的贼匪,战斗必然十分激烈。奇怪的是,按照张宁和乌方石的说法,这么激烈的战斗打了几个时辰,却没有任何死伤,最多只是损失了些财货断了些兵器而已。

若是文秋池相信了,那简直就是在侮辱他的智商。

“姓文的,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甚至连那上前贼匪都是子虚乌有……”

“胡说八道!”乌方石第一个跳将起来,扯着自己的衣衫给文秋池看:“老子的被甲都被砍穿了,衣裳也破了这么多口子,你给我说子虚乌有?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你几刀试试?”

乌方石的衣服上血迹斑斑破了好几处明显是刀剑划出的大洞,确实很像是经过一场激战的样子,但他的身上连一块皮都没有擦破,这就更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

文秋池甚至懒得看一眼大吵大叫的乌方石,而是意味深长的对张宁说道:“张上宪啊,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上千贼匪、激战一场等等这些不过是连三岁娃娃都骗不过的鬼把戏。我甚至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演一场这样的闹剧,只是你和老乌这样的瞒着我,分明就是没有把我当自己人呐……”

乌方石冷冷的哼了一声,什么都没有说。

张宁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呵呵的看着他:“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家心中有数也就是了。若是你不想掺和进来,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要砸我们的锅就可以了!可否?”

这个事情,你可以不帮忙,但却不能戳破,更不能砸了我张宁的锅坏了我的好事,就只当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行了。

“我的张上宪呐!”文秋池推心置腹的说道:“你们真以为弄一场被抢的闹剧就能扩充缉私营了?”

之所以弄这么一出连文秋池都骗不过的“被抢”闹剧,最根本就是目的只有一个:扩充缉私营。

现在的缉私营,就算是在满员的状态下,也只有四百二十的定额,这距离张宁心目中的目标是在相差太远。偏偏新成立的西北宣慰司并没有更多的兵员配额,那就只能想想歪门邪道了。

按照朝廷体制,宣慰司下面不应该有正式的军事,仅仅只能保留缉私营这样的治安武装,那显然是不够用的。

想要扩充缉私营,就必须得搞事情,最好是搞出一个迫切需要武装力量的由头来,然后才有借口向朝廷要兵员定额。

“手里没兵,这西北宣慰司的局面就是空中楼阁,借用榆林三卫的军兵终究是受制于人,这个道理我懂,也早就想到了的。”一针见血的指出张宁的真实意图之后,文秋池无奈的拍着桌子:“弄出贼匪抢掠这么个事情,再想方设法的上下打典送点银子什么的,就可以把缉私营变成西北宣慰司的私兵,张上宪是这么想的吧?”

“是。”

“哪有这般容易的事情。”文秋池拿起笔来,用笔头戳着桌子,发出“笃笃”的轻响之声:“花钱招兵是小事情,但却不可取,万一走漏了风声,朝廷上追查下来,就是天大的罪过,到时候谁也担待不起……”

你说你一个宣慰衙门,招募了远远超出定员数额的军队这是怎么回事?是想造反还是图谋不轨?

“这事应该不会有人追查吧?就算是查下来了,我也是为了保障商路畅通,为了剿灭贼匪……”

“这种说辞最多只能诓一诓朝廷,或许再塞点银子什么的,也能说得过去,但这不是重点!”文秋池遥指西北方向:“重点是榆林三卫啊。”

榆林三卫,近在咫尺,可以算是锅盖川的近邻,这种事情不可能瞒得过他们。

“我招我的兵,和他们有什么相干?”

我这是宣慰衙门,榆林各卫是军事机构,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才对,他们为什么要找我的麻烦?

“张上宪聪明一世,怎么会在这个事情上犯糊涂?你仔细想想……”

“我明白了!”张宁恍然大悟:“我这么做就是堵死了他们的生发之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榆林各卫的武官一定不会放过过!”

成立西北宣慰司这个事情,榆林各卫当然是乐见其成,因为他们也会跟着沾光。

只要大规模的贸易展开,必然需要军事辅助,不论是为了绥靖地方还是剿灭贼寇,都少不了要借助他们的军事力量。

张宁垄断了整个西北的对外贸易,肯定大赚特赚,当然不能少了“兄弟单位”的好处。若是张宁直接自己弄一支军队出来为商业活动保驾护航,就等于是动了他们的蛋糕,当然会对张宁恨之入骨,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他“挤走”,换一个愿意合作的人出任这个宣慰使,或者干脆由他们自己来主导此事。

“做这个事情,必须要占足了大义的名分,必须名正言顺才行。”

“怎么才能名正言顺?”

“无非就是鼓吹和行贿两种手段。”文秋池说道:“我在督察院那边还有些故旧,若是张上宪信得过我文某,便将此事交付于我,虽不敢说一定能成,鼓噪一下声势敲敲边鼓什么的,应该不是问题。”

“文大人说的那里话来,我怎么能信不过你呢……”

“信不信得过现在还言之过早,等我办成了这件事,张上宪和乌大人就明白我的心迹了!”文秋池说道:“我知道你们二位都没有把我当自己人……”

“……”

“其实,我确实没有把你们二位当自己人,”文秋池很坦率的说道:“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锅盖川关口实在没有多大的意思,我也懒得有什么作为。现如今的场面可不一样了,这对于我也是个机会……”

“我还以为你文大人清心寡欲不稀罕利禄功名呢。”乌方石说道。

“咱们这些当官的,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一心往上攀才是最真实的想法。至于说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过是违心的说辞罢了,连我自己都不信呢。”

“哈哈,这么些时日以来,就这句话听起来还算顺耳。”

“咱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就不要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张宁说道:“若是文大人觉得这事能成,当然值得一试。”

“我这就动身去往京城,还望张上宪为我多多准备些金银财帛,我好拿出去送礼托门……”

“需要多少金银?”

“我估摸着……最少也要三几万两……”

“这么多?”

“少了恐办不成,”文秋池说道:“我先动身去往京城托门路找关系,等事情做的有些眉目之后,张上宪再想办法给我送去银钱,也是可以的……”

“哈哈,文大人做事我信得过,也不需那么麻烦,你尽管去。”张宁笑道:“这种事情一定要有足够的金银打底才事半功倍,我会和胡家打个招呼,若是有用钱的地方,你尽管去京城的隆丰分号去支取即可,回头他们会和我核现销账的。”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