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四十三章 玩脱了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四十三章 玩脱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四十三章 玩脱了

起风了。

渺渺的微风轻轻鼓荡着,吹过连绵起伏的黄土坡,扬起阵阵沙尘。这让温珠帖木儿再一次意识到这里和草原的不同。

草原上的风总是很劲,总是肆无忌惮的扬起铺天盖地的黄毛乎乎(沙尘暴),狂野而又彪悍。

带着腾格里长生天的勇士们离开家园已经整整四十天了,所有的经历就和预想当中的完全一样;以预定的速度按照预定的速度迅速破关,深入到秦北之地,就连通过明军关隘的方式都和预想当中的没有任何分别。

接连通过两道关隘,基本上没有爆发大的战斗,数量上占据了压倒优势的明军闻风而逃,纳颜部的勇士们如入无人之境,整个入关抢掠行动就好像一场准备周详的演习,按部就班没有出现丝毫意外,甚至连渡过里河这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时间都拿捏的分毫不差,顺利的让人吃惊。

所有的这一切,全都被温珠帖木儿视为理所当然。虽然他的双脚第一次踏上大明的疆土,但他早已经无数次听说过帝国的情形:这个庞大的帝国早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根本无力抵挡蒙古人的入侵。取得战果最重要的因素完全不在于明军的战斗力,而是在于统帅的胆量。

只要足够大胆,就可以掠夺更多财富和人口,然后带着这些收获浩浩荡荡的返回草原,接受万众欢呼的荣耀,成为大家心目当中的英雄。

在刚刚过去的那段时间里,持续的旱灾让整个部落损失惨重,必须寻找其他出路——也就是入关大抢。

这也是草原民族度过灾年的最常用手段,而且非常有效。

所以,温珠帖木儿就带着纳颜部的勇士们南下了,并且收获颇丰,但温珠帖木儿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他不是这次行动的统帅。

虽然他一只都想主导这次行动,但所有的努力全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就连最疼爱他的父亲都认为他并非是合适的最高指挥者。

因为他太年轻。

温珠帖木儿已经十七岁了,血气方刚精力旺盛,但却不够沉稳老练,若是由这么一个年轻人出任最高统领,实在难以服众。所以他只能充当“二把手”。而真正的最高统领则是他的二哥,素有纳颜苍鹰之称的布拓帖木儿。

“不要把布拓那个混球放在心上,他不是你的对手。”说话的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草原上风霜让他的脸庞变成了绛紫色,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加苍老,“虽然你的二哥确实比你拥有更多战功,但他并不讨大贝勒的喜欢,而且他是一个奴隶的贱种,不管他再怎么努力,最终的大贝勒之位一定是你的。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建立更多功业,到时候一切的一切就全都顺理成章了。”

说话的这个中年人叫脱不花,是温珠帖木儿的嫡亲舅舅,他甚至不是纳颜部的人,而是属于和纳颜部相邻的特尔喀部。

温珠帖木儿的父亲是纳颜部的大贝勒(准确的说,应该写作大悲勒,蒙古人的贝勒和满清的贝勒是两回事,不仅仅只是一个爵位和荣誉称号,而是拥有实权的首领,并且有着严格的传承制度,读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部落首领。),这位大贝勒最大的本事就生育,虽然夭折了很多子女,还是留下来十一个儿子和二十多个女儿。

多子多孙的大家大族通常都会发生争权夺利的勾当,更何况一个不大不小的部落?纳颜部同样如此:虽然大贝勒还健在,但他的儿子们早已掀起了“夺嫡”的狂潮,种种明争暗斗各式各样的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就差直接掀桌子了。

虽然纳颜部内部已经争的不可开交,但真正有实力有机会问鼎大贝勒之位的只有两个人选:长子布拓和四子温珠。

功勋卓著的布拓年纪最长,而且统领军马多年,是个呼声很高的竞争者,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出身不好。

在大贝勒年轻的时候,曾经荒唐的和一个女奴一夜风流,结果十月怀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布拓帖木儿。

母亲是女奴,这是布拓最大的污点,这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很难听的名声,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短板:严重缺少母系的支持。

温珠年纪尚轻,而且没有什么战功,但他的出身却比大哥布拓好了一万倍:母亲是正式的大福晋,他本人则是正经的嫡子,拥有最纯真的血脉传承,更重要的是还有母系的强有力支援。

作为温珠的姥姥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整个特尔喀部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援他。

温珠自幼就深得大贝勒的宠爱,但却不好公然违背众意,直接传位给他,而这次入关大掠就是一个机会。只要温珠表现的还算不好,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服那些反对者了。

在母亲的枕边风吹拂之下,大贝勒甚至给了温珠两百具披甲重骑,这是纳颜部压箱底的家底。一来是为了表现对这个儿子的重视,为他壮一壮声势,再者也是为了以策万全。

毕竟出兵打仗是凶险之事,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但温珠始终认为临行之时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有些多余,因为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一切的一切都顺利的让人吃惊。

“还是审慎一些的好,这次入关,能抢多少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出你的威名,让你的父亲看到你的能力,这就足够了。”老练的脱不花舅舅一针见血的说,“自从分兵以后,我们的行进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布拓的东线,虽然大部分的明军都已经被吸引到了他那边,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刚刚接到的奏报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抢掠物资和人口之外,这次军事行动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竞争。

所以温珠当然不愿意和大哥布拓在一起,那样的话所有的功劳都是属于布拓的,就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专门制定了一个分兵计划,早早就把队伍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布拓统领的东线实力最强,也吸引了更多的明军,进展速度当然比不过温珠。原以为可以继续狂飙突进,想不到就在不久之前却遭遇了一点小小的挫败——前锋吃瘪了。

据败退下来的士兵说,他们遭遇的并不是大明正规军,而是铺天盖地的百姓。

温珠很清楚的知道群狼驱虎万蚁噬象的道理,无论蒙古勇士再怎么剽悍,那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探路的前锋,真要遇到铺天盖地的敌人,显然抵挡不住。

这次挫败,并没有让温珠沮丧,反而变得异常兴奋:因为附近根本就不存在大型军镇,更没有数量众多的大名正规军。若是遇到海量的老百姓,刚好可以收获更多奴隶和财富,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老辣的脱不花舅舅却阻止了他快速进军的做法,而是很谨慎的压着队伍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一边抵近侦查一边调整队形,以非常稳固的姿态继续前进的同时,还在等待着进一步的侦查情报。

侦骑很快返回,带回来的情报和温珠的预判完全吻合:确实是一大股被逼急了的百姓,而不是军队。

“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正是我们捕获奴隶的好机会。若是任凭他们四散而逃,再想捕获的话就会变得很麻烦。”十七岁的温珠帖木儿的脸上全都狂热的表情,就好像嗅到了猎物气息的头狼般兴奋而又焦躁。

“汉人狡猾的很,稳妥一些的话,收获或许会小一点,但却万无一失。”舅舅脱不花依旧秉承着稳妥的方略,“咱们只有这么点人马,任何一点损失都很让人心疼。”

近年来,蒙古人历次入关大掠,各地给朝廷的奏报疏文上写的都是“虏兵数万”“十万北胡”,其实这完全就是瞎扯淡,是各地的官员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故意夸大蒙古兵的数量。

从河套以北到黄河隘口的这个“凹陷”地带的草原上,总共存在九个蒙古部落,最大的纳颜部只有三万不到的人口,最小的只有两千多,被统称为套北九部。

九部的总兵力只有万八,一次入关抢掠就出现“数万”甚至“十万”的说法,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是套北九部把裤子卖了,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甚至总人口都不见得有“十万之数”。

这次入关的总兵力还不到四千,这对于纳颜部而言已经算是倾巢而出了。即便是算上从其他几个小部落临时抽调的人马,说破大天能有六千人已经相当不少。这其中还包括少量的辅兵和大量的奴兵,真正的披甲战兵充其量能有两千五,已经是理论上的极限了。

就这两千五百战兵,还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线的布拓是主力,拥有一千七八百战兵。在西线策应的温珠兵力更少,只有七八百的战兵。

但这并不表示温珠的实力就比东线差很多,因为他有帮手:除了大贝勒的那两百具重骑之外,还有舅舅脱不花拼凑出来的五百私兵。除此之外,还有数量相当的奴兵和辅兵,以及一些属于温珠本人的牧奴。

总的来看,东西两线的兵力其实相差不大。

驻马与一个不算很高的土丘之上,遥遥望着前方的人群,脱不花舅舅指着那道水坝说道:“小温珠,你猜一猜,那条土岭子之后有没有伏兵?”

“肯定有。”温珠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着:“而且数量不少,但那不是伏兵,而是一群被吓破了胆的老绵羊。”

那真的不是伏兵,因为根本就没有埋伏起来。

各村各寨的汉子们已经远远的看到了蒙古大军,但女人和娃娃们却还没有来得及跑过来,完全暴露在蒙古兵的攻击范围之内,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当蒙古兵越来越近的时候,男人们的眼珠子都红了,不顾一切的从藏身的坝坡上大声呼喊甚至直接跑下来,早已乱做一团。

埋伏在水坝之后,故意让女人和娃娃在敌人面前晃动,引诱敌人攻击,然后趁机“水淹七军”,这绝对是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战术构想。不过事实并没有如张宁所愿,他没有料到局面会如此的混乱,速度会慢成这个样子。

行军打仗逗引埋伏,从来都需要严格的令行禁止和绝对的纪律,这毕竟不是玩即时战略游戏,人们也不是没有情感的npc,他们会畏惧会恐慌,会有私心……

总的来说,“水淹七军”的战术安排正在朝着失控的深渊滑落,他玩脱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