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四十一章 首级争功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四十一章 首级争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四十一章 首级争功

“啊——”

锋锐无匹的马刀居高临下,轻而易举的划破肌肤,刀刃砍中骨骼之时的闷声让人毛骨悚然,一蓬殷红的鲜血飞溅起来,仿佛触目惊心的花朵在原野中绽放。

随着第一声惨叫响起,那些本已经跑的筋疲力竭的溃兵顿时就炸了营,不顾一切的胡乱奔跑起来,试图和身后的鞑子兵拉开更远的距离。

这更加方便了鞑子兵的屠杀!

马蹄声陡然变得急促起来,好似直接敲打在心头一般猛烈拍打着地面,锋锐的马刀后拖着,刀尖微微上扬,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劈砍起手式。

鞑子兵冲入人群,触目惊心的血色在凄厉的惨叫声中腾起……

鞑子兵肆无忌惮的展开屠杀之时,也把自己的队型拉扯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彻底暴露在黄土坡之前。

“就是现在,放箭!”

如果埋伏在黄土坡后面的是经验丰富的百战精兵,只要在这个时候泼出一轮箭雨,就可以让前面的鞑子兵死伤过半。

可惜的是,这里根本没有虎贲强兵,只有一大群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乡民。他们手里的武器也实在太差劲了,只有六十多张普通的猎弓和极少数的军用小梢张弓。

张宁的命令很及时,但乡民们的射术……勉强叫做是射术吧,实在不怎么样。

稀稀拉拉的射出自制的箭矢,几乎没有造成有效的杀伤。

“冲!”张宁猛然发出一声大吼。

原本是想发出一声充满了战斗热情的怒吼,好带动乡亲们的士气。但是这个声音却好像是从嗓子里硬生生的挤出来一般,完全不成腔调了。

手里举着五花八门的武器,一千多乡民乱糟糟的冲了出来。

正在肆意砍杀的鞑子兵被这么一大群伏兵吓了一跳,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很不错的战斗素养,让他们不需要任何命令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步兵前垫,几十个骑兵急速后退。

这依旧是蒙古人最传统的战斗方式:以骑兵为主。

面对突然出现的伏兵,首先把自己的步兵垫在尽可能靠前的位置上,给后面的骑兵腾出加速的余地。只要骑兵能够发挥出速度上的优势,就算败了也有机会撤离。

当鞑子兵渐渐把架势摆开的时候,很快就看出这支所谓的伏兵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没有披甲,没有前置的远程攻势,甚至没有像样的武器,举着锄头、梭镖甚至干脆的木棒之类的东西就乱糟糟的冲了过来。

他们是来送死的吧?

面对近乎十倍与己的乡民,鞑子兵毫无惧色,纷纷拽开弓弦,将鱼尾箭搭在弦上。

对面的这些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甲胄,所以用不着破甲的燕喙箭,而是全都使用箭簇宽广杀伤力更大的鱼尾箭。

“嗡嗡”的弓弦颤动声中,惨叫声连连响起,冲在最前面的乡民立刻就倒下去十几个。

还没有开打呢,就被射翻了十多人,鞑子也太厉害了吧。

就在乡民感觉畏惧之时,一支利箭从身后射出,如流行赶月一般,钉在一个鞑子步兵的胸腹之间,鲜血顿时淋漓而下。

紧接着,又是一箭,正中另外一个鞑子兵的前胸位置……

李鸿基挺身站立在坡顶,正捻出一支箭搭在弦上,慢慢的拽开弓弦。

稍微一瞄,手指松开,弓渊颤抖,箭已离弦。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三射,这已经是职业步弓手的水准了。更加难得的是三射三中,就算是说成神射手也不算夸张。

谁也想不到半大的野小子李鸿基会有如此精湛的射术。

接连三射,伤敌三人,李鸿基的惊艳表现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以他的体力,三射已是极限,控弦的手掌已经被弓弦伤的鲜血淋漓,再也无力拽开弓弦了。

猛然弃了弓箭,举起重头大砍刀,喉咙里爆发出一声让人耳鼓发麻的怒吼:“杀——”

几乎于此同时,鞑子的骑兵也在开始加速。

蒙古人的骑射之功冠绝天下无往不利,但若是敌人早有准备的话……那就很难说了。

张宁习惯性的把蒙古兵和骑兵划上了等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就算是在蒙古兵,也并非全都是骑兵。

就是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让张宁非常重视敌人的骑兵,并且做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居高临下的地形就是最天然的优势,可以让敌人处于仰攻的不利形势之下,挖掘出来的坑洞和遍布各处的树枝桠杈虽然是个笨到家的办法,却也不是全无效果。在把自己的队型切割的支离破碎的同时,让骑兵的速度优势很难直接发挥出来——除非他们愿意来一次大迂回!

虽然战斗刚刚开始,但乡民的数量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又有地形的天然优势,更主要是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溃兵终于看到了反击的机会,居然爆发出难得一见的血勇,抄起家伙和鞑子兵死磕起来。

无论鞑子兵的战斗经验有多么丰富,面对十倍的乡民,在最开始的时候还自发的结阵自保,还能给乡民造成不小的杀伤。随着战斗的持续,每一个鞑子兵都要面对数倍甚至十倍的乡民。尤其是前面的那些鞑子兵,除了极少数悍勇之辈还能勉强挥舞着刀枪抵挡之外,大部分都被数量众多的乡民包围起来。

胜利,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鞑子的骑兵已看出事不可为,毫不犹豫的调头就走。

骑兵虽然没有冲起来,可他们要是想逃的话,乡民是万万追不上的。

于是乎,在解决了包围圈中的那些鞑子兵之后,战斗非常顺利的结束了。

这场战斗远远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惨烈,持续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至于战果……

鞑子的骑兵几乎全都放跑了,本来摆出一副群狼驱虎万蚁嗜象的全歼架势,却打成了击溃战——算上那些残存的溃兵,近两千人马,只杀死了一百多个鞑子兵。

杀敌立功保卫家园,曾是多少男人少年时代的终极梦想,捏了半辈子的锄头,突然就成了杀敌的英雄,让每一个乡民都倍感兴奋,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骄傲和自豪。

更加难得的是,野小子李鸿基居然缴获了一匹战马!

一匹毫发无伤的战马,对于李鸿基而言,就是最大的收获。这小子有模有样的骑着高头大马呐喊着,炫耀足足有一柱香的工夫,才想起去追赶逃走的鞑子兵。

这个时候的鞑子兵早跑远了,哪里还追得上?就由他去吧。

不过接下来也发生了一点点小小的不愉快:争抢人头。

大明朝的军功是按照首级在计算的,敌人的脑袋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渔河堡的溃兵打仗虽然不怎么样,抢起军功来却是一把好手。

乡民也不愿意把立功的机会让给这些溃兵,在抢着收割人头之时居然争吵起来。

好在乡民数量众多,那些溃败之兵也不敢太过于造次……

“这位张……张先生是此地的里长?幸会幸会……我乃渔河堡守备官,此次杀敌建功,我的弟兄们也是出了力气的,干脆把这些人头平分了吧,你们留下一半,我们带走一半。”一个溃军小头目说道:“如此一来,我们也好对上峰有所交代。”

渔河堡守备官,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儿。守备一职也算是个从七品,按说只比县尊老爷低半品一级,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大明朝秉承着以文驭武的传统,七品的文官就可以指着五品武将的鼻子骂他一个狗血淋头,武将还得低声下气的打哈哈儿,这是官场常态。区区的从七品武官,未必就比张宁这个不入流的里长更高。

“这个……人头嘛……”张宁笑嘻嘻的和守备官打着哈哈儿:“也不是不能给你们,这样吧,我们分出十个人头……”

“十个怎么够?最少也得给我们五十个!”

这根本就是狮子大开口了。

你们是渔河堡的守军,被鞑子追到了李家寨,还有脸要人头?给你们十个已经算是相当客气的了,五十个?想也不要想?就算是张宁答应了,其他的乡民也不会答应。

“五十个不行的话,四十个也是可以商量的。”这个时候的守备官更象是个擅于讨价还价的生意人……

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前去追赶鞑子兵的李鸿基又跑了回来:“怪人……先生,鞑子兵来了,很多很多的鞑子兵……”

鞑子兵又来了?有很多人?

再也顾不得分润人头之事,众人一窝蜂的爬上土坡极目远眺:

在东北方向,灰黄色的沙尘遮蔽了天空,一片黑压压的阴影出现在视野当中。

阴影移动的速度很快,转眼之间就可以看到那面高高挑起的旗帜。

这面青色的旗帜把守备官吓的几乎当初晕厥,再也顾不得争抢首级,用颤抖的声音高喊着:“天鹰青旗,是纳颜部的披甲重骑到了,快跑吧!”

披甲重骑这四个字仿佛带着某种让人心寒胆裂的魔力,那些溃兵听到之后,无不勃然色变,调头就跑……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