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谁是内奸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四十八章 谁是内奸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谁是内奸

“你觉得他会投降吗?”

“奴才觉得……”

“这里没有主子,更没有奴才。”

“是,大人。”鳌拜很谦恭的一叉手,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给出了答案:“降还是不降根本就由不得他,他想不降就可以不降了吗?”

无论皇太极会不会投降,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形势比人强。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连内外交通都已被彻底切断,曾经引以为倚仗的大金国早已分崩离析,打的一团热闹,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应该已经绝望了。

至于他会不会选择投降,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就好像皇太极利用投降的条件做文章一样,张宁也在和他斗心眼儿。

张宁从不认为皇太极会投降,绝对没有这种可能。

若是投降的话,皇太极也就不是皇太极了。

和绝大多数背叛者一样,鳌拜的表现极其热切,非常的希望可以获得宣慰军的认同,出卖的勾当也做的更加彻底,提起皇太极和大金国的时候,已没有丝毫的尊重,反而恨不得一脚把自己的过去和一切有关的东西全都踩到烂泥里去。

“大人,我看那皇太极分明就没有投降的意思,以他的秉性一定会耍花招,大人需得小心提防些。”

“我不怕他耍花招。”张宁笑道:“你也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吧。”

“大人……”鳌拜也是一条彪形大汉,这个时候却好似娇娇怯怯的女人一眼,眼里含着隐隐的水光:“当初奴才……我败于大人手下,还想着用自杀的方式来报答大金国……啊,呸,是伪金,现在看来,那根本就是小人被猪油蒙了心,受了那伪酋皇太极的欺骗。”

“那皇太极素来视他人如同猪狗,动辄呼来喝去,稍微伺候的不好了,就是马棒鞭子狠狠殴打,把所有人都当做他的奴才。也只有大人这般心胸宽广的上国君子,才会将我等平视之,而不是把我们当做奴婢。”

自从投降之后,鳌拜就不停的说皇太极和大金国的坏话,在他的言语之中,皇太极简直就是穷凶极恶十恶不赦的凶魔,就算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抵消其罪行。

这种言行,就好像是黑木崖上的人们说东方不败有四五个小妾,每顿饭还要吃七八头牛十来只羊一样,不过是鼓破万人捶墙倒众人推,急于向新主子表忠心而已。

虽然张宁从来都没有见过皇太极本人,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也算是一个有胸襟有气度的人物,应该不会如此不堪。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这个皇太极奠定了清朝的基础,就算称不上是天纵奇才,也算是一代人杰了,比努尔哈赤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好了,好了,你先下去吧。”

“是,奴才……告退!”鳌拜躬着身子退了下去。

远远的看到鳌拜,那几十个八旗战兵赶紧迎了上来,一叠声的询问着:“怎样了?怎样了?”

这些人,多是鳌拜的亲兵,现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已不大关心广宁城能不能守住,因为那已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支撑不住了。

这些人最关心的是自己去出路。

刚刚被俘的时候,原以为会遭受非人的折磨和残酷的虐待,想不到宣慰军根本就没有那个心思,在收缴了武器和铠甲之后,仅仅只是做了例行的讯问,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开始的那日子,还对他们的行动进行限制,严谨这些人胡乱走动或者是靠近某些要害之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限制越来越少,只要是在白天,就算他们在军营里乱晃,宣慰军的士兵们也懒得理会。

军中不养闲人,这些俘虏最担心的就是会被驱赶着走上战场:按照一般的规则,两军交战之时,都会把强行把敌方俘虏赶到最前线,让他们去遮挡弓箭和抵挡敌人的冲击,完全就是一种廉价的消耗品。

同样的事情,这些人在被俘之前就已经做过很多次了,他们很清楚的知道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是,宣慰军并没有把他们当成炮灰,甚至没有强迫他们去战斗。除了每日朝着城里边的金军喊话,让他们出来投降之外,几乎不做任何事情。

好不容易才抓来的俘虏,肯定不会好吃好喝的当祖宗供起来,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危险,不代表以后没有。要是张宁张大人哪天不高兴了,随时都可以砍下他们的脑袋去换军功。所以这些俘虏依旧过的胆战心惊,委托鳌拜去问问张宁张大人,究竟如何处置自己。

“张大人说了,等打下了广宁,就放你们走。”

放我们走?

可以重获自由,这绝对是件天大的喜事,但这些个俘虏们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就算是放他们离开,又能走到哪里去呢?

回到盛京?

难显然是不可能的。

全军覆没,连皇太极本人都跑不出去,几十个小兵却毫发无损的回去了,就算是傻子都知道他们是被放回去的。到时候必然会受到没完没了的审讯,连家里人都跟着遭殃。

和回去相比,现在留在宣慰军中,反而是一件好事。

不愁吃喝,还不用参加惨烈的战斗,至少可以保住性命。只要自己不回去,辽东那边就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光荣的战死沙场,还是做了俘虏,家里人也不会受到牵连。

“回去?咱们早就回不去了,张宁大人就没有说点别的?”

“我已把你们的心意告知了宣慰大人。”鳌拜喜滋滋的说道:“宣慰大人体谅你们的难处,他说你们要是不想回去的话,此战之后可以把你们编到卢象升处,单独编成一队辅兵,用作周转搬运。”

辅兵的待遇绝对比不上战兵,却也不必面临厮杀的危险,仅仅只是更加辛苦而已。对于绝大多数俘虏而言,这已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了。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未来的安排,现在还言之过早,俘虏们所要做的事情依旧是每天两次的到阵前喊话,煽动城内的金军。

象往常一样,几十个俘虏分成四个小组,每人提着一面硕大的方盾,例行公事一般去阵前发动心理攻势……

因为广宁城内的粮食供应早已断绝,很多金军士兵已饿的东倒西歪,在局势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之下,叛逃的人数也在逐日增多。

夜幕降临之时,又有几十个金军缒城而下,急匆匆的逃到了宣慰军的军营之中。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早已见怪不怪了。

真正让偶这些俘虏赶到惊奇的是,在后半夜的最后一次喊话当中,他们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几个人影出了宣慰军的军营缒城而入了。

这种状况绝对超出他们的想象。

就眼下这个局势,无论有多少金军叛逃出来都不稀奇,毕竟和活活饿死在城里相比,叛逃并非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择。但是有人逃到城里去,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金军的战马已被宰杀大半,却之后军官和战兵们还能吃一口饱饭,奴兵和辅兵们的凄惨也就可想而知了。好不容易才逃出来,干嘛又要逃回去呢?

这个时候逃回城里头去,不是去等死吗?

就是算那些个叛逃出城的金军临时反悔,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逃出宣慰军的大营?

这是戒备森严的军营啊,又是在两军交战之际,别说的逃出去了,就算是口令不对也会被立刻捉住。象逛街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绝对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刚才那几条人影真的可以顺利的走出宣慰军的军营,那从城上缒下来的大筐作何解释?

也就是说,城里边的金军早就知道会有人在深更半夜的时候出宣慰军军营而入广宁,并且早就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当这些俘虏把看到的古怪情形告诉鳌拜的时候,鳌拜已被惊的目瞪口呆:“你们没有看错?”

“好几个大活人跑出去,又坐着大筐入城,就算是夜色昏暗,也能看个影影绰绰,一定不会看错。”

“这事儿……你们知道就可以了,千万不可外传,否则的话……”鳌拜横掌为刀,在自己的脖子里轻轻一划,做出一个砍头的姿势,用一种足以让人窒息的口吻对这几个“目击者”说道:“你们就全做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走漏了半点风声,咱们这些人的脑袋全都保不住!明白没有?”

“明白,明白!”

随着这些俘虏兵不是真的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却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宁可烂在肚子里也绝对不能对任何人提起,否则的话就会有性命之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不是说广宁已被围城铁桶,连一直老鼠都出不来么?怎么还会有人来去自如?”

“是呐,那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够想出就出想入就入,不仅宣慰军不阻,连里边的人都不拦着,这……”

“别问了,知道太多不是好事儿!”

虽然手下的小兵们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鳌拜却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个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咄咄怪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唯一的解释就是,广宁城内金军早已瞒着皇太极在和宣慰军私下接触了。

利用鳌拜去劝降,不过是明修栈道。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在暗地里和宣慰军有了接触。

广宁城已经被困成了这个样子,里边还有内奸,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已经可想而知了。

能够如此自如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进出,说明这些人的能量很大,已经大到了可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地步。

这个时候的鳌拜反而有些庆幸:若是自己当初没有被俘虏,而是逃进广宁的话,必然会拼死作战。到时候被别人卖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