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螳螂捕蝉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四十七章 螳螂捕蝉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四十七章 螳螂捕蝉

长时间的围困导致粮草断绝,在饥饿的威胁之下,宰杀战马这种严重违反军纪的事情已半公开化了,根本就约束不住。

对于这种事儿,军官们在装聋作哑的同时,一再催促皇太极赶紧拿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眼下这个局面,完全就是困守孤城,且又孤立无援,粮草断绝交通阻断。尤其是在宣慰军强大的“心理攻势”之下,叛逃之事层出不穷。

打不过又逃不出,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维持,是战是和必须尽早决断。否则的话,若是继续拖延下去,根本就不用宣慰军强行攻打,自己就要首先崩溃了

眼下这个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皇太极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但却毫无办法。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尽力维持局面,先这么耗着,希望可以有奇迹出现。

到了眼下这步田地,唯一的指望就是金国内部的纷争尽快平息下去,最好是让辽阳的多尔衮和盛京的代善等人争一个两败俱伤。到时候谁也无法维持大局,在面临强敌的情形之下,哪怕单纯是为了自保,也会暂时放下纷争组织起援军来久远皇太极。

毕竟皇太极是金国的最高首脑,真要是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只有他才能够把分崩离析的大金国重新捏合起来。

作为名义上的君主,现在的皇太极反而无比期待自己的国家更加混乱和衰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矛盾是心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囚徒困境”。

但这个希望过于虚无缥缈,几乎不大可能实现。除了作为一种心理安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皇太极很快就找到一个转机:鳌拜来劝降了。

从本质上来看,鳌拜投降了宣慰军,其实本就是军事层面的事情。在惨败之后无论是战死还是投降,鳌拜这个人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但一直以来,皇太极都故意宣扬一种论调:之所以会有今日的这个局面,完全就是鳌拜导致。正是因为鳌拜的投降,才引发了这么大的灾难。鳌拜就是大金国最大的叛徒!

这当然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手法,但却有利于转移视线。

听说大叛徒鳌拜来了,而且是前来劝降的,皇太极顿时勃然大怒:“这奴才,竟然还有脸来劝降,真是厚颜无耻,放他进来,我要活剐了这狗杀才。”

鳌拜是坐着大筐从城墙上缒进来的。

刚一见到皇太极,鳌拜就扑倒在他的脚下嚎啕大哭:“主子,奴才可算是又见到主子了,还以为此生此世再也……”

一脚把鳌拜踢开,皇太极恶狠狠的说道:“你已投靠了新的主子,又回来作甚?就不怕我砍了你的脑袋?”

“奴才实在是迫不得已,这才委曲求全,这次前来也是为了主子好……”

“一派胡言,分明就是劝我投降,却说是为了我好,你以前的勇气哪里去了?”

厉声喝问当中,鳌拜哭的更厉害了:“主子,不是鳌拜怕死,是那宣慰军真的厉害。那火炮生生就有几百门,便是一座山也轰上天了,打不过呀,是真的打不过,主子千万不要再打了,再打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宣慰军的炮火到底有多么猛烈,大家都是知道的,大炮一响真的就是天崩地裂,再怎么悍勇的士卒也招架不住火炮的轰击。

“那宣慰军的张大人……那张宁让奴才给主子带一句话儿……”

“张宁能说什么?左右不过是让我出城投降罢了。我这就砍下你的狗头,让那张宁明白我宁死不降的决绝之心。”

“奴才本就是应死之人,死在主子的刀下刚刚成全了奴才,但就算是主子把奴才杀了,又有什么用?那张宁恼羞成怒之下,一定会强力攻城,到时候杀个鸡犬不留,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你这是在威胁我么?”

“奴才不敢,只是在说张宁的原话。”

“好,好的很呢,我这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若是张宁真的有胆量攻取,那就让他放马过来好了!”

“那张宁说了,他并不是一定要灭了咱们的大金国,只要主子愿意合作,他就可以网开一面……”

听了这话,虽然依旧是一副刚毅决绝的神态,皇太极心中却已是狂喜:这个局面果然如同所料想的那样,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机。

“我若是想突围,早就杀出去了,说什么网开一面,完全就是空口大言。”

这句话明显有点虚,完全就是一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场面话而已。真要是有那个实力,早就突围出去了,又怎么会坐困孤城?

“张宁说,只要大汗答应他的几个条件,他就回放大汗和诸多的八旗勇士平安离去。”

皇太极是何等精明之人,根本就不必鳌拜细说,就已经知道张宁的条件到底是什么了,但却故意做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冷笑着问道:“他张宁不配和我谈条件。”

“主子还是将就着听一听吧。”

“张宁说,只要大汗愿意出城为质,他就会在盘山一线留出一个口子,让我们的勇士突围出去……”

“让我本人为质?”皇太极哈哈大笑着说道:“那张宁好大的口气!这分明就是要我束手就擒做他的阶下之囚!”

“只要我军退过了蛤蟆河,他就会释放主子回来……”

“让我本人为质,想也不要想。”

“主子还是再想想吧……”

“你这奴才,自己投降也就罢了,却要我去做人质,嘿嘿……”皇太极抽出佩刀,冷冷的看着鳌拜,仔细打量着这个昔日的奴才:“亏你说的出口,你这就回去告诉那张宁,让他趁早断了这份念想。滚——”

劝降失败,鳌拜灰溜溜的离去了。

皇太极拒绝接受张宁的条件,而且态度坚决,但却没有直接砍下鳌拜的脑袋,这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就算是苏克萨哈,也看出来了,不论皇太极表面上的态度有多么强硬,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倾向于和宣慰军展开某种程度的谈判。要不然的话,直接斩杀了鳌拜,彻底堵死谈判之门也就是了,又何必放鳌拜离去?

这也恰恰是金军中下层最乐于看到的局面。

只要还在谈判,就有和平解决的机会,无论如何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至于说皇太极和宣慰军究竟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相互妥协,那就不是他们应该关心的问题了。

事实果然如同众人所料想的那样,仅仅只是隔了一日之后,鳌拜就又来劝降了。

和上一次没有多大的分别,这一次鳌拜又是无功而返。

想要皇太极投降,必然要有妥协的条件,没有好处谁肯投降?

当然,对于皇太极而言,这不是接受宣慰军的劝降,而是谈判。

不管怎么说,广宁的局面终于出现了一丝使用非军事手段解决的可能。

只是双方的要价相差太过于悬殊,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谈拢的可能。

“主子……”苏克萨哈有些迟疑的说道:“那张宁打着劝降……打着和谈的幌子,我看他未必就是真的要和谈。”

从目前的军事形势来看,张宁完全有能力直接拿下广宁,不过是一个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而已。若是张宁铁了心的要强攻,广宁肯定守不住,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明明有这个实力,却还要劝降,苏克萨哈总是怀疑张宁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不准是有别的什么阴谋诡计。

“哼哼,”皇太极冷冷的笑了几声:“他当然不是想放咱们走,他的用心不在广宁。”

“张宁是想利用咱们,让咱们给他卖命去攻打关宁军。”

关宁军?

苏克萨哈顿时恍然大悟。

所谓的“网开一面”完全就是自说自话,张宁真正的用意是借助皇太极之手,削弱关宁军的实力。

宣慰军连战连捷,表现出非常强大的战略和强烈的进攻**,而关宁军则是盘踞两辽多年的利益集团。这两者共同在一块地盘上抢食吃,必然会有摩擦。

以前大金国强盛的时候,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双方还能保持着表明上的平安无事。现如今的大金国已经分崩离析,裂成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部分,再也无法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宣慰军和关宁军之间的矛盾已经渐渐公开化了。

趁着宣慰军围困广宁的时候,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防御姿态的关宁军不声不的突然出兵,分明就是要抢夺胜利果实。

宣慰军这么费心费力的作战,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想成为第二个关宁军利益集团吗?

费尽无数人力物力才得到的战果,转眼之间就要落入别人的口袋,张宁绝对无法接受,但却不能公然和辽西将门翻脸,也只有打一打皇太极的算盘了。

故意把皇太极放出去,堵死通往盛京方向的一切交通,逼迫这支残兵败将去和关宁军死拼,这就是张宁的如意算盘。

关宁军正在辽阳以南和多尔衮打了个如火如荼,皇太极这一万上下的“生力军”猛然从侧翼杀过去,关宁军将不得不面临腹背受敌的窘迫境地,无论胜负必然实力大损。

到了那个时候,已成半包围之势的宣慰军极其附属各部,就可以笑呵呵的看着鹬蚌相争然后趁势掩杀坐收渔翁之利了。

所谓的网开一面,不过是逼着皇太极的金军去和关宁军拼命,然后张宁再从背后捅上致命的一刀。

所有的这些个算计,皇太极已经看的很清楚了。

但他却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接受张宁的条件,更不想为了一个活命的机会就给张宁卖命。

他想的是火中取栗冒险一搏,到时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胜负究竟属谁还尚为可知呢!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