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业格局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业格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业格局

这几个人代表着大明朝西北一带的商业势力,虽然未见得有多么尊贵,但影响力却胜过一方诸侯。

为了张宁的儿子专程前来送礼?如果张宁真这么认为的,他也就不是张宁了。

也许皮鼓堂胡家不是晋商当中的首脑,但却绝对是代言人。

胡老太爷呵呵的笑着,那副和善憨厚的模样就好像是个多收了几石租子的乡下土财主,但言辞之间却多了几分不露痕迹的谨慎和圆滑:“前番老四曾在宣慰大人面前大放厥词,惹的宣慰大人很是不快。回去之后我狠狠的打了老四的板子,还禁了他的足。等他禁足期满,便让那不晓事的东西来给宣慰大人赔情……”

张宁笑道:“胡四少确实在我面前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语,不过我也不会放在心上,终究是个晚辈,我不会和他一般见识的。老太爷也不会太过于苛责他了……”

“便是宣慰大人不与他为难,也必须好好的教训一番。生意人,最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若连和气都做不到了,还做的哪门子生意?”

先是“狠狠”的数落着胡霖胡四少的错处,但却仅仅只是说他对张宁的态度不好。

“老四这孩子终究是年轻气盛,还是少了些历练啊。当时若是老朽,一定不会如老四那般霹雳火爆,而是会好好的和宣慰大人商议商议……”

当初我们家胡霖胡四少对你的态度确实不够好,但他的立场和看法却没有问题。现如今我这个当家做主的了,应该好好商量一下统购统销的事情了吧。

联合了八大家晋商,一起深入蒙古来找张宁,绝对比隆丰号一家更有发言权。

就算是张宁不怎么在乎胡家的观感,总不能不在乎整个晋商群体吧?

此举就算不是示威,也有点叫板的意思了。

“你们八大家晋商全都来了,道也省去我不少麻烦,免得我还要逐一去通知你们这统购统销之事。”

“这统购统销之事,不仅是我胡家,其他几家商路同道也是颇为关切的,这才邀了老朽一起前来,为就的是和宣慰大人共同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

姜还是老的辣。

胡老太爷这番话,虽然没有明确指摘张宁提出的统购统销,但却暗示所谓的统购统销根本就是张宁一厢情愿的想法,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虽然张宁已经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却并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唇舌,而是直接说道:“想必胡四少已对你们说了那统购统销的细节吧?你们这几家是怎么个看法?”

这一次,首先开口的滴水堂的乔老爷。

乔老爷约莫五十来岁的年纪,身形消瘦面颊狭长,穿了一件子竹节夹袍,还戴了一个单片的玳瑁眼镜,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落魄的私塾先生,言谈之间也有几分斯文气:“若真如宣慰大人所言,对蒙商事全都是统购统销,宣慰大人固然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但我们这些个小本经营的生意人却要活不下去了……”

长城内外的往来商贸活动,张宁要从根源上施行垄断,拿走一大半的利润,只留下些残羹剩饭,这是晋商们绝对无法容忍的。

三多堂的曹老爷是个矮胖子,面皮娇嫩泛着一层瓷釉般的光泽,足见是个非常注重养生的人,但言辞之间却都了些硝烟的味道:“我说张宣慰张大人呐,你一句话就把好处吃的差不多了,只给我们留下些汤汤水水,这生意还怎么做得下去?与其辛辛苦苦下本钱,还不如拿出去放贷来的实惠……”

誉信堂王家的王老爷子年纪最长,说话也最沉稳:“做生意本就不容易,尤其是我们这几家做行商的,风里来雨里去的就不说了,谁让俺们是吃这碗饭的呢?路上遇到山贼土匪,少不得还要破财免灾,花些银子倒是小事,最怕是遇到谋财害命的强人……好不容易把货物送到了地头上,还要忧心价格不对和同行的排挤。看着好似能赚几个钱似的,其实诸多难处诸多开销,不过是完本一利的勉强维持罢了。张大人掌着关口,要收我们的税钱,如今又要断了我们的商路。恕老朽直言……这可不是长久之道啊!”

“适才宣慰大人说要我们拓展北边的商路,去和林丹汗那边做生意……”胡老太爷微微的摇着头:“这种话也就是听听罢了……拓展新的商路,哪是那么容易的?想要维持一条新的商路,少说也得穷十年之功,而且那林丹大汗也不是个好打交道的,和他做生意……稍有不慎就是会连人带货都回不来了……”

蒙古大汗林丹的信誉确实不怎么样,别说和皇太极这样的人精相比了,就算当年穷凶极恶的努尔哈赤,信誉程度也比林丹大汗要好很多呢。

十二年前,“抚顺会盟”会盟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亲自面见皮鼓堂的胡老太爷和誉信堂的王老爷子,为了获得宝贵的物资,曾经做出种种许诺:比如说平卖平买,比如说维护商路畅通,再比如说一定的赔偿制度……

只要商人们把女真人需要的货物送了过去,努尔哈赤就可以保证价格。并且会派出士兵沿途护送,如果是因为遭遇山贼土匪或者敲诈勒索而损失了财货,努尔哈赤会照额赔偿,保证不会让商人们承担损失……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重商主义,让女真人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逐渐成长为今日的实力和影响力。

连关外魔王努尔哈赤父子都知道保证商人的利益,为什么你张宁就如此敲骨吸髓的压榨商人呢?

“朝廷肯定是要对两辽用兵的,”张宁说道:“你们这些个商贾之家为了追逐利益,将各色财货物资输于金人,本就是资敌之举。朝廷不追究你们的罪责也就罢了,你们今天还拿这个说事儿?真当我宣慰军的刀子杀不得生意人么?”

说这话的时候,张宁的脸色虽然不怎么凶狠,却话里话外的杀气却是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的。

而且张宁根本就没有打算进行任何掩饰。

此语一出,这几位叱咤商界的主事人全都勃然色变,马上就从心底升腾起一个念头:难道说张宁已经摆下了鸿门宴?只等着摔杯为号就会涌进来一群士兵把大家全部拿下问罪?

仔细一想,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虽然这几家都是生意人,但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未必就怕了张宁。真要是撕破了脸皮,就算张宁可以把大家都一股脑的拿下,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我知道你们每一家都在京城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说不准哪个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就是被你们养肥的。”张宁笑道:“我既然敢这么说,就不怕你们背后的势力,也不惧那些个势力在背后给我使绊子下黑手。统购统销之事必然施行,没得商量……”

在场的这几个人,全都是积年的老狐狸,经历过的风浪也不知道有多少了,自然不会因为张宁的这句话狠话就吓的认输服软:“宣慰大人呐,我们不过是些吃辛苦饭的生意人,若是宣慰大人执意要与我们为难,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最多也就是关起门来耕田种地,不做生意也就罢了……”

这几句话听起来好似是在诉苦,其实是在示威。

他们在用“不做生意”来威胁张宁。

只要晋商们不做这条线上的生意,就会给张宁带来很大的麻烦。

虽然他张宁垄断了关口和货物,但他没有渠道,不管是货源渠道还是销售渠道,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起来的。

要想建立完善的商业渠道,不仅需要组织稳定的货源,还要有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需要渠道的,而张宁最缺少的恰恰就是渠道。

“三年,最多三年……”张宁竖起三根手指,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你们信也好,不信也罢,只要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组建起商贸渠道。到时候,就真的用不到你们了……”

既然晋商们能够建立商业渠道,张宁一样可以做到,而且肯定会做的更好,但这需要时间。

对于现在的张宁来说,利用三年的时间来组建一个系统化的商业渠道,确实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张宁等不了那么久!

如果晋商采用“不合作”的方式来和张宁玩软对抗,张宁确实拿他们没有办法。但这样做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三年之后,他们讲彻底丢失这片商业版图,而张宁则会成为这一带绝对的商业霸主。

现在赌的就是谁最先绷不住。

很显然,晋商们肯定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

“张大人,咱们两家打交道的时间可不算少了吧?”最先开口的是皮鼓堂的胡老太爷:“当着真人面就不说假话了,你我双方也就不必再斗心眼儿了吧?有什么样的条件不妨直接摆开,若是能够谈得拢,不妨细细的商量商量,实在谈不拢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只能一拍两散。不过老朽始终认为生意就是谈出来的……”

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底线,如果根本就没有谈判的可能,这些人也就不会来找张宁了。张宁也不会和他们商议,而是直接强硬施行统购统销的方略!

所谓的摆难处诉苦处,其实不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和发言权罢了。

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就别玩那些低级的障眼法儿了吧!

“胡老掌柜痛快,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再兜圈儿了。”张宁说道:“统购统销,是朝廷的法度,容不得更改,是一定要施行的,这一点没得商量!至于具体的执行细节么……我早就对胡霖说过,也是不容更改,但这退税的方略……恰好是在我职权范围之内,倒是可以稍微通融一下……”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