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一十七章 统购统销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一十七章 统购统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一十七章 统购统销

张宁已经给朝廷上了“正守奇攻”的对辽战略,作为“奇攻”的主力,宣慰军一定会从辽西方向展开针对金国的全面战争。在这种大局之下,万万不能容忍晋商对的资敌之举。

不论他们是不是有意资助东虏,事实上就是这个样子,继续放任他们的这种行为,就会对宣慰军大大不利。

原以为凭借着以前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事还能有些通融之处,只要张宁肯“继续合作”,就可以让朝廷的法令变成废纸,想不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一个态度。

铁面无私,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这种状况是胡霖胡四少万万没有想到的。

作为商业大家,年轻的胡霖也算是个人才了,随机应变的本事早就锤炼的炉火纯青,但这次却真的抓瞎了,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作为才好。

“我胡家本就是以经商为生,宣慰大人此举,分明就是断了我们的生路……”

“我知道,我知道,”张宁笑道:“做生意是要赚钱的,若是无利可图生意自然就做不下去了。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你们的利益,所以专门在价格方面给你们预留了一部分利润……”

转过身去,从桌上的一堆公文中抽出一张早就准备的价目表:“你看看这个东西,想必一定会满意的。”

这份价目表上,详细罗列出各种物资的价格,不仅包括从张宁手中购货的价格,还包含了张宁从商人们手中接货的价格。

“桐油四百三十钱?这……这……”胡霖胡四少真的已经出离愤怒了,若不是因为良好的涵养,看到这个价格立刻就会拂袖而去了:“这个价,根本就无利可图。”

桐油和生漆,都是大宗货物,价格相当透明。

从河南、湖广一带收购上来的桐油,成本价就接近两百五十钱了,再加上人员和其他的经营成本,运送过来之后光是正常的经营成本就可以叠加到四百钱上下。张宁却要用四百三十钱来做统一收购,利润还不足一成。若是价格出现浮动,就真没得赚了。

“宣慰大人呐,你……恕小侄无礼,您也吃的太狠了些吧?每桶油只有三十钱的利,这样的生意不如不做。”

组织货源,千里运送,就为了赚这么一点点少的可怜的蝇头小利,稍微出现一点点风险就会亏本,这样的生意真的没法儿做。

“桐油、生漆、盐茶这样的大宗货物,我确实把价钱压的很低,但也不至于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只能说是微利罢了。”张宁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和蔼的微笑:“但你们是行商啊,又不是送货郎,回去的时候还可以从我手中采购皮毛药材之类的蒙货,那些个东西我已给你们留出了充足的利润……”

所谓的“充足利润”仅仅是张宁的一面之词罢了。

如隆丰号这样的商家,每次都会组织起庞大的商队,来的时候销货,然后带着更多的蒙古货物回到内地进行销售,一来一往就双倍的利润。

但那些个蒙古张宁却抬高了价码,虽然稍微有点利润可赚,和以往比起来却相差甚远。

胡霖胡四少最善于经商之事,稍微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就得出一个大致的数字:在所有有可能的利润当中,张宁直接就吃掉了七成,只给隆丰号留出了三成的利润。

张宁只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儿,就吞掉了几乎三分之二的贸易利润,这简直无法忍受。

这样的生意真的没法儿做。

“虽然利润只有原来的三成,却也并非无利可图,我还就不信了。离开了你们晋商八大家,别人就不能做生意了?”张宁脸上笑容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寒霜:“就算只有三成利,也有人来做,实在不行我自己组织人手,照样做的好生意,胡四少你信不信?”

信。

胡四少绝对信。

他张宁掌管着税务关口,还有统购统销的权利,要是他自己做这个生意的话,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且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自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但晋商就是晋商,而不是软柿子,若是随便任凭什么人就可以拿捏得住,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了。

既然张宁做的这么绝,胡霖觉得自己就不能再继续伏低做小的低姿态了,应该是时候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宣慰大人,您这是断我们的生计啊。实在没奈何,也就只能不做这条线上的生意了,好在我们还有些旁的关系,也未见得就会饿死。只是……小侄有良言相劝,宣慰大人此举,或许会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哈哈!”张宁哈哈大笑着反而坐下去了,目光炯炯的盯着胡霖的眼睛,语气之中已带上了明显的挑衅之意:“我知道你们胡家树茂根深,在京城里边也颇有些关系,甚至有好几个当朝重臣就是专门吃你们这些晋商的好处,专门给你们说话。你要是觉得那些人愿意为了你们就和我撕破脸的话,尽管一试好了。”

不管怎么说,晋商都是生意人。

当生意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必然会和官府勾结,要不然的话生意根本就做不下去。朝中有好几位重臣和晋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才是他们做的好大生意的根本,张宁若是连这一点都不清楚,就真的是白混了。

谁要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就发动关系把对手拉下来,这可不是空口白话的恫吓,而是事实,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而且有这个能力。

威胁没有奏效,反而被张宁反将了一军。

胡霖的脸色顿时青白不定,拿不准是不是真的要和张宁撕破脸皮拼个你死我活。

气氛顿时就僵住了,显得沉闷而又压抑。

过了好半晌子,胡霖胡四少的脸色才稍微有些缓和,故意做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宣慰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想来一定是小侄言语不周产生了误会。我们胡家是正经的生意人,赚的也是些个辛苦钱,宣慰大人怎么就说起这个来了呢?”

“若是小侄说错了什么话,还望宣慰大人海涵,看在你我合作这么多年的份上,原谅小侄孟浪之处……”

哈哈大笑声中,张宁再一次站起身来,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很是认真的说道:“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干脆就挑明了吧。我知道你们胡家的能力,也知道你们手眼通天,但是在我这里,这些东西都不管用,我也不怕和你们撕破脸。”

“宣慰大人言重了,真的是言重了!”

“既然你愿意退一步,我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做派,我也就退一步吧。”张宁说道:“刚才说的那些个章程,是雷打不动的。但也不能不顾及你们的利益,我就给你们指一条名路……”

“进出宣慰军势力范围之内的财货,全都统购统销没有商量的余地,但你们可以把商路继续往北边或者是西北拓展……”

胡霖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就明白了张宁说的西北是什么意思:“宣慰大人说的林丹大汗那边?”

“是,就是那边。”张宁继续说道:“既然你们有办法把财货销到辽东辽西,想来就有办法沟通林丹大汗那边。虽然从那边进出的货物依然要经过我的手,但我可以承诺你们,所有进出那边的货物,盐茶皮革粮米铁器之类的通行之货,经我之后以后可以退给你们两成的利钱。”

“如金银铜器,布帛丝绸瓷器这样的红货,可以退给你们三成的利钱。”

对于采购和行销到蒙古本部的财货,可以享受“出扣退税”的优惠,而且这个优惠的力度显然比“出后退税”要大的多,因为这是直接退还两三成的利润。

如此一来,虽然张宁还是吃下了将近一半的利润,对于隆丰号而言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通常情况下,这是鼓励出口的一种手段,但却被张宁用在这里。一来是为了加强北边蒙古各部和内地的商贸往来,再者也是为了逐步渗透过去,而且可以起到增援林丹汗的作用,毕竟现在的林丹汗还顶在抗击金军的第一线嘛。

当初,张宁把金军要入关的消息首先告知了林丹,他马上就领会到了张宁的意图,当金军进犯关内的时候,马上趁虚而入挥师东进,极大的扩展了地盘,现如今已经顶到了巴林一线。

因为当初的金军主力在关内停留了好几个月,林丹的蒙古大军进展神速,很是有一番作为,但是现在却显露出强弩之末的迹象了,适当的支援一下也可以减轻宣慰军这条南部支线的压力。

而这种支援根本就不宜放在台面上来说,毕竟林丹汗还不是大明朝真正意义上的盟友,现在的所作所为仅仅只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战略默契而已。

所以,不能用官方的形式来做这个事情。

张宁这么做,就是引导晋商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去走。

虽然这样确实可以增加一些利润,但是和以前相比,终究还是削减了太多。

在这样的事情,胡霖胡四少做不了主,必须回去请示皮鼓堂真正的掌门人——胡老太爷。

“不着急,我一点都不着急。”张宁笑着把桌子上银票塞回到胡四少手中:“你回去之后,尽可以仔仔细细的把我的话转告给胡老太爷,看看他是什么意思……这些东西你先带回去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