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零七章 无话可说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零七章 无话可说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零七章 无话可说

一轮红日高悬,在阳光照耀之下,京城仿佛喷薄着千万道金光,平白的多了几分神圣庄严的气象,仿佛天国神都。

连续多日激战,袁崇焕早已筋疲力尽,一众将士亦疲惫不堪,虽然还能支撑,但却有了明显的后继乏力的迹象。

尤其是粮饷供应,已经严重接济不上了。

按照“传统”,辽东军奉调来战,一应的粮饷供应都应该由朝廷这边出,但朝廷却始终拖欠,难免引起军心浮动。

行军打仗,做的就是到头舔血的勾当,最讲究的就是拿到白花花的现银。否则的话,一腔子热血撒在这里,却什么都得不到,岂不是要冤死了?

前番,袁督师已经找朝廷说过这个事情,朝廷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引得一众士卒十分不快,甚至有人半公开的指责朝廷“不恤士卒”。

袁崇焕一力弹压反复劝说,好歹算是把军心稳住了。

维持这么多的勤王之师,还要时刻与金军激战,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早已耗干了袁崇焕的心血。

昨晚与金军野战一场,折损近千,那莽古尔泰异常勇猛,竟然亲冒弓矢披坚执锐的亲自上阵砍杀,若不是祖大寿率部拼死抵抗,整个左翼几乎不可收拾。

广渠门之战几度攻守反复多次,若不是占据了主场优势一再用人命去填,恐怕真的会出现不忍言的剧变。

这一战不那么好打。

而且袁崇焕始终在为自己担忧。

不管京城保卫战的最终胜负如何,自己肯定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对此,袁崇焕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此战若败,必然万劫不复,要是侥幸能够打胜,或许还有一丝回旋的余地。

现在的袁崇焕,已不再奢望什么,只是期盼着能够击败金军,一来是给朝廷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再者也是为了保住自身……

宣慰军在德胜门大胜金军,迫的皇太极主力一路向北再折而东来的消息传来之后,疲惫不安的袁崇焕立刻就变得兴奋起来,并且马上把这个消息晓谕全军。

德胜门那边打胜了,虽然没有能够重创金军主力,但却打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逼的皇太极在北线待不住了,只能再次返回到初始状态,与这边的莽古尔泰汇合。

如此一来,北线的战事就算是基本结束,携新胜之威风的宣慰军、大同军各部就可以赶到东线,与辽东主力、各部勤王之师汇合,从战略上形成一个两面夹击的态势。

这个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明军被动挨打的形势,又守卫转为进攻,很有可能会成为京城保卫战的转折点。

这个消息极大的刺激了辽东军各部,一时间士气高涨,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京城保卫战不仅关系到国都的安危,还干系到袁崇焕的生死荣辱,他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没过多久,好消息再次传来;朝廷令袁崇焕前去商议补饷之事。

看来,宣慰军在北线的胜利极大的减轻了朝廷的压力,终于愿意和袁崇焕商议一下补齐军饷的事儿了。

只要把军饷拿到手,辽东士卒必定战意更浓,只需等到北线的宣慰军各部开赴过来,就可以一战而竞全功!

带了几个贴身的亲卫,来到广渠门下,坐着从城上缒下来的筐子进了京城。

如今战事紧急,京城早已全面戒严,前番袁崇焕试图让士卒进入广渠门进行修整,却被朝廷严词拒绝了。

看起来朝廷好像有点不近情理,但却有法可循:外镇兵马不可入城,本就是朝廷的法度。随便什么样军马就能进京城的话,惹出泼天大乱谁能负责?

当初袁崇焕率兵驻守广渠门,本就没有朝廷的调令,为此弄的舆论哗然,自然就更加的不可能让辽东军进城了。

两道宽大的瓮城处,全都驻守了京营的人马,那是京城最后的防御力量。再往里走一段,就是内城了!

过了内城,顺着御道天街进了皇城,又往里走了一段路途,终于来到大明王朝的核心中枢——建极殿。

如果说北京城是大明朝的核心,那么,这建极殿就是核心中的最核心了,是崇祯皇帝办公和接待朝臣的地方。

刚一见到崇祯皇帝,行罢了君臣之礼,还不等袁崇焕开口,崇祯皇帝就劈头盖脸的说道:“当初你擅杀毛文龙,今又纵敌与京畿之地,五年恢复两辽之言可还记得?”

听了这话,袁崇焕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

当初斩杀毛文龙,确实没有经过朝廷的许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是借着辽东之事要挟朝廷。

那个时候的朝廷确实不好直接因为这个事情对袁崇焕兴师问罪,虽然舆论汹汹,但崇祯皇帝还是捏着鼻子忍了这个事儿,不仅默认了袁崇焕安在毛文龙头上的十几条罪状,还替他挡住了诸多弹劾。

事到如今,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不论毛文龙的那些罪状是真是假,至少杀死毛文龙这个事情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若是毛文龙还在的话,东江镇的不会崩坏。虽然袁崇焕一直都是说毛文龙“顿兵不击”,说他对辽东的局面没有任何好处,但这一次京城保卫战却用事实全盘否定了袁崇焕的说法。

就算是毛文龙真的“顿兵不击”,也在事实上牵制住了皇太极,让他不敢肆无忌惮的率兵入关。如果当初没有斩杀毛文龙,毛文龙就可以趁虚而入去攻击金国的老巢,根本就不用组织庞大的京城保卫战,就可以逼的皇太极紧急回援。

有没有杀错毛文龙是一回事,不经朝廷之命就私自斩杀毛文龙是另外一回事。

同一个事情上的两个罪名,袁崇焕是无论如何也推不掉的。

若是说起其他的事情,素来善于雄辩的袁崇焕或许还有分辨的余地,至少能给自己解释一下,但是在这个事情上,他无话可说。

当初夸下“五年平定辽事”的海口之时,被朝廷委以重任和专权,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现如今辽事未平,反而把铺天盖地的辫子兵平到了京城之下。

京城危急,君父事急,这是当下的事实。

袁崇焕依旧无话可说。

至于说其他那些对袁崇焕非常不利的事情,崇祯皇帝甚至没有提起,只是抓住了这两件事情。

仅凭这两件事,就足以置袁崇焕于死地了。

连袁崇焕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根本没有分辨。

现在的袁崇焕,非常后悔当初斩杀毛文龙的举动,但后悔是没有用的。

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一定要对此事负责,但他的心中始终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只要能够打胜了这场京城保卫战,就可以用军事上的胜利来抵消以往的过失。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在这个时候对他下手。

金军就在城外,崇祯皇帝就要对他动手了,而且用的手法让袁崇焕非常的难堪。

已“商议饷事”为借口把他调进城中,像极了当初对付魏忠贤的那一套手法:先是隐忍,不动声色,然后突然雷霆一击将之拿下。

难道我袁崇焕在皇帝的心目当中,就是魏阉一般的人物吗?

要说崇祯皇帝没有对袁崇焕寄予厚望,恐怕连袁崇焕自己都不相信:皇帝对他的希望太大了,给的支持力度也足够的大,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情形,顶着巨大政治压力的崇祯皇帝必然万分失望,甚至等不及京城保卫战胜利结束,就要对他下手了。

拿下袁崇焕的想法,其实早已有之,一来是因为敌军迫都不好现在动手,再者也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依旧希望能够给袁崇焕一个机会。

但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金军竟然打到了北京城这样的事实,把崇祯皇帝推到了不得不处置袁崇焕的地步。

昨夜,宣慰军在德胜门外的生来,将京城保卫战的局面极大扭转,张宁的这一场胜利反而把袁崇焕推进了灾难的深渊。

堂堂蓟辽督师,带的是大明朝最精锐的虎贲强兵,每年花销的银子几乎等同于一半的国库开支。糜兵糜饷到了这个地步,却不如一个宣慰衙门的派出性军队打的好,你袁崇焕还有什么话说?

你袁崇焕和张宁是同一个时期的官员,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人家张宁能够屡屡开疆拓土,把一个又一个蒙古部落纳入到大明藩属之内,不仅扩展了大明版图,还给朝廷挣足了面子。最要紧的是,张宁不花朝廷的银子,不用国库的开支,就组建起一支宣慰军。

你的辽东军花费了多少银钱?光是辽东军费一项,就折腾的崇祯皇帝焦头烂额,事到如今反而把辽东的金军打到了北京城下,要不是张宁的宣慰军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兴许这国都京城都守不住了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对比之下,群臣对袁崇焕的攻击顿时上升了一个层面。

虽然袁崇焕做的很多事情都让朝廷不满意,但还算是有些能力有点表现的,但是和张宁比起起来,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于是乎,群臣纷纷把张宁和宣慰军当做的攻击袁崇焕的武器,终于让崇祯皇帝下定了将袁崇焕拿下决心!

关于袁崇焕的罪名,是今晨才临时议定好的,一一宣布之后,崇祯皇帝高声喊道:“革去袁崇焕一应官职,剥去袍服,下锦衣狱……”

左右侍卫一拥而上,将面色惨白却沉默无语的袁崇焕给拿下了。

拿下袁崇焕,固然是因为袁崇焕自身的很多错误,但是大战为息的情况下将蓟辽督师直接拿下,其中也少不了诸多朝臣的攻击。

对于这个局面,那些个政敌并不满意。

因为崇祯皇帝仅仅只是把袁崇焕拿下了,却没有公布对他的最后处分。

就凭刚才罗列出的那些个罪名,就算是袁崇焕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但崇祯皇帝却没有当场宣布他的死罪,仅仅只是一个“拿下”……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到了这个地步崇祯皇帝还对袁崇焕有什么想法?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