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

此时的蒙古早不复蒙元时代的强盛,所谓的黄金家族也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威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和战争之后,甚至连最基本的蒙古概念都已不存在了。如科尔沁、喀尔喀各部早已投入到了后金的旗帜之下,漠北诸位部甚至根本就不承认林丹的大汗身份,为此多有征战之事。而漠西的蒙古各部做的更彻底,不仅直接否定了黄金家族的历史,而且一直在与林丹为敌。

早些年的时候,林丹大汗还能东蒙一带,包括察哈尔在内的八大部落依旧效忠于他,但也仅仅只是效忠罢了,并不是直接统治,而是将他作为一个精神象征尊为共主。

时至今日,一直被林丹汗视为基本盘的八大部落又丢了两个,早已不复当年的雄健,用明朝君臣的话说,现在的林丹汗就是“穷饿之虏”。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辽东金国的崛起,当然也少不了林丹汗本人的一些因素。

在爱新觉罗家族崛起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大明帝国。

要想崛起,必然要面对老大的大明帝国,以边陲之地强行对抗中央帝国,就算是这个帝国一直在走下坡路,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蒙古的争夺则变得现实了很多。

为了获取利益,金国接连使用了包括渗透、征服、利诱、联姻等等一切能够使用的手段,逐渐将势力和影响扩展到了蒙古内部。

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是因为鞭长莫及的缘故,泱泱天朝对金国的这些个举动显得非常迟钝,缺少强有力的反应和干涉,但金国的进展并不顺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林丹汗。

作为黄金家族的嫡血子孙,林丹汗始终还在做着祖先曾经做过的那个伟大梦想:要把阳光照耀下的每一次土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怀着对先祖的崇敬,林丹汗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要想把这个梦想化为现实,必须重走成吉思汗的老路:先统一蒙古各部,然后再征服世界。

虽然有成吉思汗的壮志雄心,却没有能够建立起成吉思汗式的英雄伟业,不得不说时也命也蹉跎奈何。

始终无法统合蒙古各部,反而日渐显露出颓势,除了时局不允许之外,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林丹汗本人。

做事太过于操切,过于急功近利,总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反而把局面弄的更加糟糕。

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在很多时候林丹汗做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底线: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就不择手段,只要有机会就大行吞并之事,卖队友、从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做了不少,几乎把当年的死忠盟友得罪光了。

林丹汗太注重利益,而且急于求成,一来二去就把自己的名声给搞坏了。如果说这些全都是“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那么,大战略上的反复无常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失误。

作为曾经有过无数恩怨纠葛的双方,蒙古和大明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老对手了。

明朝强盛的时候,就会强力压制蒙古。局面一旦翻转过来,蒙古又会对明朝形成强大压力,这种局面已维持了两百年之久。

随着辽东势力的崛起,女真人对蒙古的渗透、征服日渐频繁,但林丹汗却没有能够抓住宝贵的历史机遇,没有及时转变战略,依旧死抱着与大明为敌的观点,结果就是局面一日不如一日,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加难过了。

为了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女真人,大明帝国曾经指定过“欲制东虏先抚西虏”的战略,主动向林丹汗示好。出于同样的目的,林丹汗接受了大明帝国的“诚意”,彼此之间出现了一段“和平相处”的时间。

但这段时间仅仅只维持了四年就宣告破产。

在这四年当中,林丹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恢复,并且利用助战、互市等等手段从大明朝获得了不少利益。自以为已经有了实力之后,那层薄薄脆脆的同盟关系也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到了天启朝的时候,因为内部分歧,林丹汗对辽东的影响几乎被彻底荡平,实力大损之下不得不再次寻求和大明朝缔结盟约……

和上次的情形几乎一样,只要外部条件稍微宽松一些,林丹汗和大明朝的盟友关系就会变成敌对关系。

林丹汗和大明朝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关系,只不过是在相互利用而已。对于这一点,彼此之间都心中雪亮。但林丹太过于急切了,总是为一些端起利益就至长远战略于不顾,结果……现在的这个局面就是最直接的结果了。

“大汗,关于察哈尔右旗之事,我已说的很清楚了……”作为交涉使者,文秋池显然非常合格,既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同时还可以敲打好处的表示出对林丹汗的尊重,而且还不会有失朝廷体面:“非是我宣慰军部抢夺,实在是因为该旗部众诚心归附……”

虽然大明君臣对这个林丹汗的印象不怎么好,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承认他是蒙古最高统治者的这个身份。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大明帝国对于蒙古和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在态度上是有区别的。

大明朝廷拒绝承认辽东的大金国,一般情况都会称之为“建虏”或者是“东虏”。称呼皇太极的时候则直接使用“伪酋”。

把皇太极当做的叛乱的部落酋长,却承认林丹的蒙古大汗身份,不仅仅只是出于现实意义,还是出于历史渊源的考虑。

蒙元,是一个正统王朝,这是洪武太祖皇帝指定的方针。虽然蒙元的江山已经丢了几百年,但北元却始终存在,就算是分裂再分裂,衰弱再衰弱之后,传承却没有断绝。

而反叛大明的伪酋皇太极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察哈尔诸部为女真人所夺,我欲光复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被你们宣慰军占了去……”林丹汗的个头不高,生了一张扁平的面孔,眉目还算清秀,只是脸色有些蜡黄,仿佛大病初愈的样子,但嗓门却大的出奇:“诚心归附?真是胡说八道。该众反复无常投靠了女真人,只是因为畏罪才换了个主子,还说什么诚心归附?我给你们十日期限,退兵回去。若是逾期……就让你们看看我蒙古勇士的骑射之力。”

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万万没有再次吐出的道理,要是害怕林丹汗的大军,张宁根本就不会理会这个事情,自然也就不用派遣文秋池前来谈判。

“大汗欲动兵戈,绝非明智之举。眼下金军势大,大汗与我宣慰军和则两利,斗则两害,这个道理大汗不会不明白吧?”

现如今这个局势,分明就是三足鼎立的架势。联合弱小抗击强敌,便如当年吴蜀联合共同对抗曹魏是一样的道理。若是内部先打起来,到时候谁都得不到好处,反而会便宜了最大的敌人。

这个道理林丹汗当然很清楚,但他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道理:“我知道你们明人全都是牙尖嘴利的家伙,最是能说会道。我只晓得一个事情,察哈尔各部是我的祖产,绝不能落在外人手中……”

把察哈尔各部说成是自己的祖产,这话还真的不算错了,至少不算全错。

察哈尔各部和黄金家族之间并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姻亲关系,但却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早在第一代成吉思汗的那个时代,铁木真就曾把察哈尔各部封给手下那些个有功的将领,形成一个类似于藩属的关系。

你们占了我家的祖产,我还要捏着鼻子和你们联合?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大汗之言谬亦。”文秋池尽量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不紧不慢的说道:“据我所知,我军并没有强取该部,而是应邀出兵。更有甚者,该部为女真侵夺已久,就算是说成占领,也不是承与大汗之手!”

那察哈尔一部,是被辫子兵从你手里多夺过去的,无论我们宣慰军用什么方式得到,都不是直接从你手里夺取,也就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林丹汗早就料到文秋池会这么说,嘿嘿的冷笑了两声:“照你这么说,当年我就应该占了广宁……”

广宁一事,是桩陈年旧事。

天启朝之初,金军攻打广宁,当时还在执行“联合明朝抗击金国”政策的林丹汗率部支援,但最终还是因为战事不利的缘故,出现了“广宁之败”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大明朝和蒙古之间的联盟开始走向冷淡。

按照林丹汗的说法,当初他支援广宁的时候,就是考虑到广宁是大明朝的疆土,所以才在明军撤退的时候没有贸然进发,以免出现侵占友军疆土的嫌疑。

对于他的这个说法,文秋池直接表示了否认:“支援广宁?大汗想必是记错了吧?我却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在天启二年九月,广宁战起,我军苦战之际,大汗为了避开金军锋芒,置我军与危难而不顾,自行其是率一万余骑火并科尔沁……”

你特么的当初根本就没有看到广宁的城墙,而是又一次做出了卖队友的勾当,现在竟然还腆着脸说大话,给自己脸上贴金也不是这么个贴法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