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内部纷争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内部纷争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内部纷争

天气越来越暖,宫人们正忙着扯下崇政殿的双层挂帘,换上更加透气是纱帘儿。

“老八,把这些个玩意儿都撤了吧,”莽古尔泰的嗓门儿很大,指着那一大溜儿明光蜡说:“这东西的味儿也忒大了,搅我的鼻子都不通了,还是换上咱们的牛油灯更好……”

皇太极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宫人把烛台拿了下去,换成了最传统的牛油灯盏。

“这就舒服多了。”莽古尔泰岔开两条腿,躺坐在窗前的条炕上:“当年老汗在的时候,就不喜欢蜡烛的那股味儿,我也不喜欢。偏偏老八要弄这些个花里胡哨的东西……”

大贝勒代善有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沉着嗓子呵斥了莽古尔泰一句:“什么老八不老八的?还有没有规矩了?你应该叫大汗……”

“老八是做了大汗,可他不还是咱们的老八么……”莽古尔泰哈哈大笑着看着皇太极:“你说是不是啊老八?”

范文程微微低了一下头,很快又重新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直视莽古尔泰,朗声说道:“我大金国既立,自然要有君臣之仪上下尊卑,礼不可费!即便是兄弟之间,也需讲究个君臣之礼,怎么好沿用旧称?”

“你这个狗东西,是在和我说话吗?”莽古尔泰瞪着一双牛眼,抓起炕角的靴子劈手砸在范文程的脸上,气呼呼的叫骂着:“我和我兄弟说话,怎轮的到你来插口?想是要吃爷爷的鞭子了吧?”

范文程曾经跟随过努尔哈赤,广献良策多建功勋,自从皇太极继位之后,隐然已是汉臣当中的领袖人物,身得皇太极信赖。

只不过莽古尔泰等一干勋贵却不把他当回事。

莽古尔泰对范文程的这个态度让皇太极有些难堪,却不得不做出无所谓的大度姿态:“都是自家兄弟,就不必计较这些个东西了,还是说说正事儿吧……”

大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却非常简陋,很多发放依旧保持着部落时代的原始印记。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皇太极这个金国大汗并不是一国之主,只不过是个联盟首领而已。这一点在政治体制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现如今的大金国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集权式政体,很多事关重大的军国大事都需要几位旗主共同商议,然后交给皇太极这个领头人确认颁布。

皇太极根本就不象是一国之主,反而更像是这个团体的共主。

“自老汗以十三副铠甲起事已来,已有十数岁月。我大金以寡临众,与危难中屡屡开创,终于算是打开了一些局面。但是从前年开始,就有些难了……”

“一者,是旗人数量太少,每有战事必举族为兵才能与明廷相抗,实在凶险。再者,就是钱粮之事了……”

金国的士兵虽然悍勇,终究数量少的可怜,每一次战争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几乎要把丁壮抽调一空,才能和大明朝相抗衡。这种局面其实是相当凶险的,根本就经不起一败。

只要是战败一次,就会元气大伤,以后会很难动员得起来。

至于皇太极说的第二件事情,也就是钱粮之事。其实和第一个问题,根本就是一回事。

大金国的地盘太小,又多是苦寒之地,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人口数量,都远远不能和关内相提并论。

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人口不足生产力就跟不上去,自然也就是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战争。

究其根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年的努尔哈赤恶待汉人,大肆屠戮之下,造成两辽之地的汉人数量锐减。以至于现在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兵员还是劳动力,都出现了严重欠缺的状况。

虽然知道努尔哈赤当年的政策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谁也不好公然提起,更不能直接否定努尔哈赤,要不然的话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法理基础。

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早已经掏空了大金国的潜力。就算是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总动员,可以维持军队的数量和基本战斗力,也一定会对成产造成很大的破坏。

没有生产力作为支撑,所谓的雄兵不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无法长久。

对于这个问题,大贝勒代善其实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但他却始终不发一言,就好像犯了瞌睡一样,眯缝起眼睛缩在条炕的角落里,似乎正在打盹儿的样子。

遇事就躲,从不多说哪怕一个字,也不轻易开罪任何一个人,素来就是代善的做事风格。

既然他不开口,莽古尔泰就不得不说了:“打仗的事儿好说,无非就是将士用命拼死作战而已。只是这钱粮上的事情……别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正蓝旗是什么样儿……”

“从前年开始,钱粮就不济用了,又征喀尔喀,征巴林,正蓝旗的旗丁倾巢而出,很是有些损伤。调拨的钱粮总是拿不到手,就算是那到了也不顾塞牙缝的。若不是去年征蒙古的时候还有些斩获,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呢……”

“我早就想对老八你说说这个事情了,刚好你今天有提起来,那我就说说吧……”莽古尔泰坐直了身子,掰着手指头和皇太极算起了旧账:“以前父汗还在的时候,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办理,遇上好年经大家都有肉吃,若是遇到坏年月就都受苦受穷,谁也无话可说。怎么到了你这里,局面就变了呢?旁的我不管,也轮不到我管,咱们就说去年征巴林的事儿吧。打仗的时候,是我们正蓝旗卖力气,出人出钱的去卖命。好不容易打了胜仗,好处却被抽走了一大半。换做你是在前线打仗的兵士,你心里能好受么?”

作为上三旗之一(这个时候正蓝旗还在上三旗之内,根本就没正白旗什么事儿),正蓝旗本就享有更多特权,这本就沿袭了多年的老传统。自从皇太极继了汗位之后,局面就出现了一些更改:上次和上上次,两次对蒙的征服战当中,正蓝旗都是主力,但最后的好处却只拿到了一小半,大部分的好处和利益都被皇太极拿去了。

多出力气就应该多得好处,要不然的话谁还会卖命打仗?这是莽古尔泰心目当中的硬道理。

现如今,没有出去打仗的两黄旗却凭空抢走了正蓝旗的好处,一次也罢了,竟然两次都是如此,莽古尔泰自然心中不忿。

“正蓝旗确实功勋卓著,但……”

根本就不等范文程把话讲完,莽古尔泰就抓起了另外一只靴子,劈头盖脸的砸了过去,气呼呼的怒骂着:“好奴才,又来插嘴,惹恼了爷爷,把你栓在马尾巴上活活拖死……”

范文程也算是个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之人,但是遇到莽古尔泰这样的,也只能乖乖的闭口不言了。

“正蓝旗也好,其他各旗也罢,都是咱们的人,还分什么彼此……”

“老八,话可不能这么讲。”莽古尔泰已经站立起来,粗生大气的说道:“敢情正蓝旗的旗丁缺衣少食的时候不找你哭诉,门前整日里堵着一干子叫苦的旗丁,还怎么出门儿?还怎么指使旗丁?你在这宫里头运筹帷幄,不晓得外面的情形,你也走出去看看……”

“过了,”昏昏欲睡的代善终于把眼睛睁开一条小小的缝隙,发出梦呓般的含糊之声:“你这么说可就过头了。大汗操心的我大金国的事情,不管是哪个旗的,都是一视同仁……”

“哎呦喂,我的大贝勒,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要不然我让正蓝旗的兵丁去找你索要吃穿?”

代善什么样的人,莽古尔泰最清楚不过了。

从表面上看,这位大贝勒保持着中立的地位,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好像谁都不肯得罪。其实骨子里和皇太极穿的是一条腿的裤子,当初老汗努尔哈赤身死之后,就是他们父子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才让皇太极顺利上位。要不然的话,现如今的金国大汗还指不定是谁呢。

“你儿子在蒙古打的是什么烂仗?咱们大家都看着呢,屡屡受挫也就不说了,偏偏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这事儿你自己心里就没个准数儿吗?”

这次大军征伐蒙古,代善长子岳托就是最高统帅,为了这事,莽古尔泰一直耿耿于怀。

以前的两次征蒙,都是莽古尔泰的首尾,真可谓是经验丰富,而且屡战屡胜。但是去年,代善极力争取之下,终于让自己的儿子取代了莽古尔泰,成为征蒙的最高统帅,把征蒙之事揽了过去。

原以为一定会如前两次那样打的顺风顺水,既然多立战功还能收获颇多实惠,想不到的是岳托打的非常不顺,接连损兵折将,弄了个灰头土脸。

若仅仅只是战场的失利,还能用“胜败兵家常事”来敷衍,但打仗是需要后勤的。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不能速战速决,征蒙之战已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对于羽翼未丰的大金国非常不利。光是为了维持岳托那边的局面,光是抢粮支出就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

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既然不能实现速胜的战略目标,就应该提早撤下来,以免空耗钱粮虚损实力。但是出于政治考虑,代善始终不同意让自己的儿子撤兵,一意坚持要继续打下去。

为了支援自己的潜在盟友,同时也是为了拉拢代善一系人马,皇太极明明知道岳托的征蒙大军耗的越久就越不不利,还是不得不为他开脱。

这事,已经成了代善和皇太极的小辫子,被莽古尔泰等人牢牢抓在手中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