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忧显现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忧显现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忧显现

张宁怎么都没有想到月娘会来。

夫妻久不相见,一遇之下当然喜不自胜,但却好景不长,仅仅隔了一日之后月娘就病倒了。

上吐下泻精神萎靡,乍寒乍燥一点食欲都没有,刚刚吃下去一点东西马上就又呕吐出来,典型的水土不服。

虽然让军医来看过,而且很是用了几剂汤药,却不济事,眼瞅着整个人就在短短几日之内瘦的脱了形骸。

宣慰夫人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轻,这可是一桩大事。

西伦和东伦的马上派遣人手……其实就是几个巫医,仿佛跳大神儿一般围着月娘又叫又跳,很是折腾了几个来回之后,留下几大包黑乎乎看起来好像是香灰之类的东西,据说这玩意可以“包治百病”。

****素来就是医术平庸的代名词,而且这些巫医并不认为月娘是病了,而是言之凿凿的说他“触了邪”,说那几包黑乎乎的玩意服下去之后就可以“百灵护体”“诸邪不侵”。这种鬼话张宁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偏偏月娘却信了个十足。

平日里耕田种地,早已经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就算是偶有风寒湿热的小毛病也能扛过去,刚一来到这里就病成了这个样子,必然是撞邪了。

虽然张宁百般劝说,月娘只是坚信自己的想法,甚至还偷偷摸摸的把巫医留下的那几包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玩意当做灵丹妙药吃了下去。

事情就是这么邪乎。

那些个几乎被张宁丢出的所谓“神药”,竟然真的很有效果,服下去之后简直立竿见影,上吐下泻的病情马上就止住了,连食欲也有很大的改善。

没过几天,月娘的病情就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但张宁却不认为这是因为吃了那些个“神药”的缘故。

月娘的身体本就很硬朗,只不过是一时的水土不服罢了。只要扛过这些时日,身体适应了这边的气候,脾胃也就习惯了这边的饮食,自然而然也就会好起来。

只有月娘坚定的相信那些“神药”治好了自己的病,并且对那几位非常善于“跳大神儿”的巫医尊敬有加……

不管怎么样吧,只要病好了就行,毕竟在这个时代宣扬无神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西伦部的风物和李家寨绝不相同,对于月娘而言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

草原茫茫牛羊成群,又正是芳草鲜美百花齐放的大好时节,就只当是旅游了吧!

“马上驰骋,纵情草原也是莫大享受……”

当张宁提议让月娘尝试着骑马的时候,月娘当时就拒绝了:“哪有女人骑马的道理?”

“这里不比李家寨,骑马就如走路一般,不论男女老幼都会骑马,你看那些个西伦女子,不照样骑马放牧的么?”

确实如此。

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西伦的女人们从来都不会只围绕着灶台打转转儿,而是和男人们一起牧马放羊,人人都能骑在马背上呼啸纵横。

在张宁的反复怂恿之下,月娘终于愿意尝试一下骑马。

骑马和骑驴当然不是一回事儿。

在空旷无遮的草原上纵情驰骋固然快意,但月娘却很害怕,唯恐从马背上摔下来跌个鼻青脸肿,只是不愿意违了张宁的好意才勉强骑了几回。

“怎么样?骑马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吧?”

“不好,不是很好……”刚刚从马背上下来的月娘脸色苍白双腿发软,连走路都很困难了:“这马儿跑的太快,唬的我呀……直到现在腿脚都是软的,脑袋也晕晕乎乎的厉害,东西南北都找不见了呢……”

“没事儿,没事儿,多骑几回自然就习惯了。”

“我可不喜欢骑马,”月娘的额上满是细细密密的汗珠子:“咱们李家寨就没有几个会骑马的……只有鸿基……那野小子喜欢这营生……”

说起李鸿基,张宁的心绪就有些不自在。

“后来鸿基回过李家寨吗?”

“没有回去过。”

“有没有他的消息?”

“没有听说过,也不知他怎么样了?”

“完全不必为那小子担心……”

张宁的这句话明显有些言不由衷,其实他的心里始终惦念着李鸿基,从未真正放下过。

自从逃离了李家寨之后,李鸿基就杳无音信,但张宁却愈发的为他担心了。

最近这多半年的时光当中,方方面面的消息都不怎么好:肃州兵变,榆中民变接连不断,庆阳和宁州连续被揭竿而起的饥民攻破,虽然最终还是被官军镇压了下去,但西北不稳的局面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李自成的李鸿基,会不会如同历史中的那样走上“闯王”的人生道理,是一件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李鸿基到底怎么样了,但张宁却很清楚的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汹汹之世,李鸿基这种不甘寂寞的家伙,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这煌煌大明王朝最终不会被被他埋葬,京城里同样年轻的崇祯皇帝会不会被他逼上煤山,谁都不敢打这个包票……

最让张宁担心的是,肃州已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军,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饥民。那支农民军已经公然喊出了推翻大明朝的口号,这里边到底有没有李鸿基的存在?

满蒙只是大明朝的外患,李自成才是这个王朝的内忧,而且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如果西北的农民军问题不解决,迟早会演变成为燎原大火……

“你在想啥?”

“没有……没想什么……”

“你在为鸿基担心?”月娘努力做出一个轻松的笑容:“咱们夫妻同体同心,你心中有什么想法还能瞒得过我这个枕边人?我知道你在想鸿基的事儿呢……”

“鸿基这小子……真的很让我放心不下……”张宁满是忧虑的说道:“我担心这小子迟早会惹出大祸……”

李鸿基都已经杀人潜逃了,这本就是天大的祸事,还能惹出比这更大的事情来不成?

“鸿基这小子,生性狂傲,又在外面无人约束,我担心他……担心他会做出更加不堪的事儿……”

和张宁相比,月娘似乎并不怎么担心:“鸿基这人吧……虽然有很多缺点,终究心眼儿不坏。在李家寨闯祸之后,应该会有所收敛。若是能够隐姓埋名的好好过日子,也算得了个安稳……”

但愿如此吧!

张宁用力的摇着头,似乎要把“李自成”这个名字从脑袋里甩出去似的。

越是不愿意去想的事情,就越得必须面对,仅仅隔了两日,李鸿基的书信就到了。

李鸿基的信件是通过陕西行都司转过来的,先到了延安府,又从延安府送到锅盖川,通过锅盖川周转才到了张宁手中。

从日期上来看,这封信光是在路途中辗转就用了将近四十天的时光。

现在的李鸿基当然不会用自己的本命,而是使用了“李自成”这个名号。

书信的内容和李鸿基本人一样率直,同时也很简单,就是给张宁问好,同时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现在的李自成已经投军了。

如李鸿基这种身上背着命案的家伙,投军是为数不多的出路之一,也只有投军才能洗白身份混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李鸿基已投入到肃州军中,做了一个大头兵,因为“善骑射”“知战事”很快就脱颖而出,在镇压造反的饥民过程中建功立业,刚刚升迁做了个百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把总。

这是一个类似于副连长的职务。

原来李鸿基这小子还没有投入到“造反大业”当中,反而是去当兵了,而且是一个基层的小军官。

但这并不能让张宁放心。

马上提笔书写回信。

除了日常的问候之外,给李鸿基的这封回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他到加入到宣慰军中。

不把这小子放在身边,放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张宁总是觉得有点不放心。

李鸿基这小子就算不是军事奇才,至少也块当兵的好料子,稍微活动一下就能把他调到自己身边,随随便便安排个职务让他为宣慰军出力,一来是为了方便给他混个前程出身,而来也可以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

对于李鸿基,月娘持同样意见:要是他能到张宁身边来做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以张宁现在的影响和地位,调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军官简直轻而易举。要是李鸿基不愿意受张宁的约束,也可以想办法让他去锅盖川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反正他的身份已经洗白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身背罪名的李鸿基,而是一个崭新的李自成,就算是回到李家寨,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但世间之事,多不遂人愿。

这封信还在路上的事情,李鸿基就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注定再也不可能收到张宁的这封书信了:在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因为不堪上司的压榨,率领七十多个拿不到军饷的士兵哗变,一刀砍死了随军的顶头上司和一个参将,又干掉了榆中知县,一把火烧了县衙,将府库抢掠一空之后,带着那些哗变的士兵往南逃去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