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伦归附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伦归附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伦归附

这个部落之所以被称之为西伦,就是因为在伦水之西。

在正式进入西伦部之前,杨绍廷杨大人就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欢迎。

西伦部的部众“郊迎”二十里,跪伏在杨绍廷杨大人的马足之前,先是痛哭流涕的诉说“被金人压榨”“迫不得已才不得不于天国上朝”为敌,接着又是做出“幡然醒悟”状,万般诚恳的表示愿意接受大明朝的辖治,愿意仿纳颜例成为大明朝藩属。

所谓的“心悦诚服”“真心归附”,只不过是战败之后比较体面的说法而已,要不是宣慰军打败了辫子兵,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局面。

明明知道这是从战场上获得的东西,但杨绍廷还是非常受用,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很是生出一种“提三尺青锋剑,不世之奇功”的书生意气。

既然西伦部已经归顺,杨绍廷就摆出一副上国钦差的姿态,先是一番训斥之后,又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容,代表朝廷接受了西伦部的归顺。

西伦部的几个头面人物纷纷上前献上盐巴、奶砖等等象征性的物品,然后亲自为杨绍廷牵马,大大的满足了这位监军大人的虚荣心。

只是旁边的那些纳颜部人马对西伦人没有什么好脸色。

为了防止纳颜部的报复,杨绍廷效仿当年汉高祖如关中的故智,与纳颜和西伦两部约法三章,罗里罗嗦的讲了一大通大道理,无非就是说“咱们已经自己人了”,就应该“同仇敌忾”“化干戈为玉帛”之类的陈词滥调。

现如今的西伦部,军事实力几乎荡然无存,连最起码的自保能力都没有了。若是在以往的年月里,一定会被纳颜部一鼓荡平杀个鸡犬不留,毕竟在不久之前他们就在纳颜部做过同样的事情。

幸亏有了大明的官员从中调解,才让那些不怀好意的纳颜士兵不敢做的太过分。

在西伦部部众的心目当中,这位杨绍廷杨大人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开疆拓土,宣大明之威与域外,受万千人敬仰,这个情形很是满足了杨大人的虚荣心。

当天晚上,西伦部摆下盛宴,隆重款待上过天使杨大人,而早已做好了准备的东伦部也不失时机的过来“归附”了。

东伦和西伦两个部落隔小伦河而居,前后头投靠了女真后金,现如今西伦部已经“反正”,东伦部的归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举得到了两个部落的拥戴,尤其是那些个骄傲不逊的首领们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的样子,让杨绍廷杨大人非常非常的满足。

隔了一日之后,当张宁带着人马赶回来的时候,杨绍廷杨大人俨然已经成为东伦西伦两个部落的“太上皇”了。

“此次凯旋,固然是张宣慰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功,却也少不了士卒拼死血战的豪迈……本官职责所在,定会将此番功劳如实上奏以图封赏……”杨绍廷杨大人取出早就些好的报捷疏文:“张宣慰先看看这份捷报,若是有什么不妥不足之处咱们再修改……”

以数倍的兵力歼灭敌之残部,格杀阿非首领本人和所有伤兵,这一战胜的毫无悬念,而且斩获了不少首级,看起来好像是一场辉煌大胜,但张宁却不这么认为。

“捷报可以送往朝廷,但咱们还得加紧备战才是。”张宁说道:“这一战尽数歼灭敌军,迫的西伦和东伦归附,金军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来报复。”

硬生生的把东伦和西伦两部从金军的阵营中拉了过来,完全就是虎口夺食。一战几乎歼灭上千辫子兵,就算是岳托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一定会想办法找回这个场面。

这里虽然不是满蒙交战的主战场,但却距离主战场不远了,随随便便派遣一支偏师过来,就能在反掌之间把这里抹平。

这个时候的杨绍廷正是意气风发之际,尤其是在亲眼见识了宣慰军的火力之后,自信心简直爆棚,虽然还不至于说出“生擒岳托”“荡平女直”的胡话,却坚定的认为绝对可以守得住刚刚取得的这点战果。

“兵事非我专长,张宣慰可全权定夺。”

带兵打仗我不行,那是你张宣慰的职责范围,我只负责上通下达内外调和而已。

首先要做的肯定是马上向朝廷求援,希望朝廷派遣大军前来。当然这只不过是在例行公事而已,算上书文往来的时间,就算是再过一个月,朝廷的大军也到不了这里。指望“王师”,根本就在等死。

在这片茫茫雪原之上,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

远远的撒出大量侦骑,密切注视正北和东北方向,时刻提防敌军大举来犯。

若是硬碰硬的和八旗辫子兵正面厮杀,不管是纳颜部还是东西伦两部,都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做些配合侦查之类的事情还是有些余力的。

尤其是在歼灭了阿非部之后,等于是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做墙头草,只能死心塌地的投靠大明朝,唯一的希望就是张宁能够顶住这一波攻击。若是打败了,整个部落就会在旦夕之间遭受灭顶之灾。

各项战备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

仅仅过了七日之后,侦骑回报:正北方向上发现大量敌军,数量不明。

七日之后才做出反应,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扣除侦骑的时间差,等于是五六天之前就派遣人马朝着这边扑过来了。

至于敌军的数量,因为双方都在截杀对方的侦骑,很难抵近侦查,只能凭借经验估算出一个大致的数字:一万上下!

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唬人,但真实情况却不可能有那么多。

岳托可以直接调动的总兵力才不过两万多辫子兵和相当数量的蒙古兵,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连侧翼都算不上的小地方投入一半的兵力?

根据各个方向上汇总过来的情报来看,对方的总兵力约莫有六七千的样子,最多不会超过八千。根据常规的兵力配置,作为主要战斗力的战兵大约有三四千上下,其余的则是数量相当的奴兵和辅兵。

现如今的宣慰军,真正意义上的战兵不过千余人上下,虽然随时都可以选拔一些辅兵临时补充,但总体战斗力却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算上纳颜部的残兵和东西两伦拼凑出来的一些零散人马,可供直接调动的战兵有两千挂零。

在这两千多一点儿的战兵当中,宣慰军是绝对的主力。

数量上虽然处于劣势,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几乎相差一倍,再进行上一次那样的野战,显然太过于冒险,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张宁决定就地组织防御,利用己方的火力优势打一场阵地战。

如纳颜、西伦这样的部落外围,早就有交错纵横的拒马沟,用来防御敌对力量的突袭。这样的拒马沟足够宽阔但深度却严重不足,必须进一步开挖,用来阻拦敌方骑兵的高速冲击。

数九寒天,地冻如砖。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开挖壕沟绝对是个苦差事。事关生死存亡,东西两部的民众谁也不敢马虎,男女老幼齐上阵,纷纷取出锹、镐,担土挑石,只用了两天多一点的时间,就在部落之外挖出四横两纵六条壕沟,又把开挖出来的泥土堆砌在外,浇上水后用不了多久就冻的如同砖石一般坚硬……

和几个战兵一起,呼喊着号子用撬杠撬动桌面大小的石头,将这些石头移动到显眼的位置上——这是在为炮兵标注射程坐标!

三块石头堆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两个石堆遥遥相对又是什么意思?所有的这些姬黑盆都不需要知道,他只知道每一块石头的摆放位置都有讲究,传令兵会根据这些非常显眼的“参照物”发布命令,这就足够了。

对于穷苦出身的姬黑盆而言,长时间的重体力劳作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真正让他苦恼的是这里的饮食。

东伦和西伦的部民深知这一战事关生死存亡,稍加动员就献出了珍藏的冻肉和奶砖。

牲畜是最宝贵的财富,轻易不会宰杀,就算是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肉食,而是习惯性的以奶制品掺杂粮食为主食。

黑乎乎的荞麦面炒熟之后,煮成面糊一样的东西,再往锅子里丢几块奶砖,就变成了一种黄乎乎的很难看的吃食。这玩意的奶腥味极大,而且带着一种古怪的腥膻味道,让吃惯了黄米和馍馍的姬黑盆很不适应……

“吃吧,这东西虽然不好看,却最扛饿,两碗灌下去就不那么冷了。”

姬黑盆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满面刀疤的老兵。

“忽然想起来了,你曾经说过……”

这个不知名的老兵裂开大嘴嘿嘿一笑,拿着木碗顺着碗沿儿吸溜着滚烫的奶糊糊:“俺说过,只要咱们都能活下来就告诉你俺以前是做什么的。”

老兵说:“我叫刘老四,大号刘四海,老家在鞍山,当年在辽西熊经略账下做过传令兵。天启二年在义州一战中被辫子兵俘虏,险些死在那里,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老家之后才发现整个庄子都被辫子兵给屠了,后来辗转到了大同府,听说锅盖川这边招兵,就过来讨碗饭吃……”

原来是当年熊廷弼熊经略手下的辽西老兵,看着他脸上的疤痕,姬黑盆有些不解:“刘老哥你是当过兵的,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就应该找个安稳的营生好好的过日子,怎么又出来当兵了呢?”

“我这样的人,无家无业无亲无故,活着是单丁死了是绝户,除了吃这碗刀头舔血的饭还能做个什么?”老兵刘四海幽幽的说道:“我老家那边的人都被辫子兵给屠了,整村整村屠的干干净净,只有多杀几个辫子兵给亲人复仇,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老兵刘四海说的很平静,从他的话语中丝毫感受不到血海深仇的滔天恨意,就好像那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很寻常的事儿……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