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典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典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典

因为刚刚落过一场雨的缘故,空气清新极了,满是花香水汽的草原上的象铺开了一张厚实的绿色毡毯。老绵羊低头啃食着嫩草,新生的羊羔子乱跑乱跳的撒欢儿,忠诚的牧羊犬总是尽心尽力的把这些小东西赶回到羊群当中。

女人们拎着奶桶子还在忙碌,帐篷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牛粪的味道。

在经历了短暂而又冷冽的春天之后,繁盛的夏季终于到来了。

当温珠大贝勒与叛军和谈的消息传来之后,这里的人们全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男人们不再打仗终于可以放下弓箭和刀子拿起牧鞭放牧牛羊了。

对于纳颜部的普通牧民而言,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近在咫尺的战争,也不是很在乎究竟是谁打败了谁,他们只想尽早的结束战争重新开始平静的生活。

当沉闷的礼炮声从远处传来的时候,牧民们只是抬起头来朝着王帐的方向看了一眼,就继续埋下头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那是巴图大典的炮声,只有各部落的头人、长老才有资格参与,和普通的牧民无关。

巴图大典的全称叫做巴图其格会盟大典,以往都是在秋季举行,因为今年的情形有点特殊,所以提前办了。

历年的巴图大典虽然热闹非凡,却了无新意,不过是部落首领宣誓效忠大贝勒的一个仪式而已。只是今年的巴图大典和以往有了些许的不同,除了温珠大贝勒本人和一众首领之外,还多出一个张宁。

挑着日月火纹旗的张宁等一众人等,代表大明朝廷促成了纳颜部的和解,并且见证了阿尔斯楞等人向温珠宣誓效忠的仪式。在宣誓仪式过后,阿尔斯楞等叛军首领痛哭流涕懊悔万分,纷纷表示是受了奸佞小人的挑拨,好在温珠大贝勒“宽宏大度”,赦免了所有叛众的罪行,并且当行对天盟誓,表示绝不追究……

于是乎,曾经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的敌对双方又成了血肉相连的自己人,和谐美好其乐融融,一场天大的灾祸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当然这仅仅只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所谓的效忠意识也不是掩人耳目走个过场而已。真正的条件早已在暗中谈好了!

“没有好处谁投降啊?”绝对不是一句搞笑的台词,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在讨价还价的争吵中,在张宁这个“和事佬”努力“和稀泥”的努力之下,经过相互妥协和相互让步,双方的条件终于达成了一致。

结束敌对状态,共同尊奉温珠为纳颜部的最高主宰,对于叛军而言几乎是不可能接受的条件,除非温珠能够拿出让他们满意的条件:除了重新划分草场重新分配财物之外,还有很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必须保证阿尔斯楞等叛军的相对独立地位。

叛军可以承认温珠是纳颜各部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也会给他相应的礼遇,但却无法接受解散自己的军队把固有的地盘重新交给温珠——这恰恰的那些侍卫和保守派的目标。

交出手中的基本盘,等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给了对手,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苛刻停战条件。

叛军并没有真的一败涂地,当然不会接受。

在反复的争吵和掀桌子的过程中,作为温珠最大支持者的脱不花首先接受了叛军的条件,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基本力量和相对独立性质,换来的仅仅只是对温珠名义上的尊敬。

看起来好像是温珠吃了很大的亏,其实这正是脱不花老奸巨猾之处。

温珠明显就不是雄才大略之辈,现如今就已经被那些侍卫军官们给架空的差不多了。除了他的血统出身和这个名义上的大贝勒身份之外,就只剩下大明朝的支持了。

大明朝的支持其实大多是停留在纸面上,很难真正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而血统和身份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靠谱,当初叛军作乱之时一刀砍死了老贝勒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哪天那些侍卫军官对温珠有所不满,很难说会不会把叛军曾经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毕竟实力才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实力只有虚名的温珠根本就驾驭不了那些侍卫军官们。

现如今,用一个比较宽松的停战条件促成纳颜部的和解,不仅可以示好阿尔斯楞等叛军,更重要的是维持这股力量的存在,对那些已经显露出要架空温珠的侍卫军官们也是一种制衡。只要他们不想看到纳颜部再一次分裂,就不敢做的太过分。

之所以同意内附大明,也是为了给这个不成器的外甥披上一张虎皮。有了大明藩属这个身份,不管是侍卫军官还是叛军,要想对温珠不利的话,必须先仔细掂量掂量大明朝有可能做出的反应……

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制衡双方,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仪式过后不久,温珠派人送来了礼物,分别交给脱不花和张宁。

这次纳颜部相互敌对的双方能够握手言和,脱不花和张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送一点礼物表达感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送过来的礼物却未免太寒酸了些:

只有四张狼皮筒子和一大包羊奶干酪。

给温珠帮了这么大的忙,却只送这么点三文不值两文的东西,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

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这是纳颜部的风俗,礼物本身的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深意:这是在送客呢。

送出狼皮亭子和干酪,其实就和大明王朝的“端茶送客”是一样的道理:主人家已经端起了茶碗,客人就应该知趣的起身告辞了。

不管帮了多大的忙,张宁终究算是一个外人。既然纳颜部已经重归平静,他这个外人就应该离去了。

“女马个巴子,这就要赶咱们走了?”刘天风满是不忿的叫骂着:“咱爷们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给他帮了天大的忙,事情一了,连好处都没有给多少就要轰咱们走……真他娘是条白眼狼……”

“这恐怕不是温珠的意思,”张宁笑道,“现如今的温珠只不过是个摆设,真正的大权全都被阿尔斯楞和温珠的亲信侍卫军官们瓜分了,温珠还能做什么主?”

既然纳颜部的大局已定,当初那些追随温珠的侍卫军官已经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并且是事实上架空了温珠,和叛军首领阿尔斯楞瓜分了权利,当然不想让张宁这个明朝特使和脱不花这个“外戚”在眼前碍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客客气气的把张宁和脱不花打发走。

明明知道这不是温珠本人的心愿,却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这是在纳颜部,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剩下的事务只能交给纳颜部的人来处理,外人真的不方便插手。

但是,就这么离开的话,总是心有不甘:至少纳颜部应该拿出点像模像样的好处来吧?就这么两手空空的离去,岂不是白忙一场?

“不急,不急,”张宁笑道,“在纳颜部的事情上,咱们担着天大的风险,费了老大的力气,还着实折损了些人手,当然不愿意就这么离去。不过这种事情么……真的不好出面去争,我想脱不花一定比咱们还要急,且先等等,看看脱不花那边有什么动静……”

这次平定纳颜部的内乱,让纳颜部内附大明朝,绝对是一场天大的功劳,虽然还不能和班定远相提并论,性质却是一样的,朝廷当然不能不有所表示。

在庆典之前,乌方石就带着朝廷的旨意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因为事出紧急,相应的繁文缛节能免则免,甚至没有一个传旨的钦差天使,而是通过东缉事厂直接把圣旨送到了乌方石的手上,由他带着圣旨火速赶回纳颜部,交给主事的张宁。

也就是说,这道圣旨根本就没有走内阁的程序,甚至连陕西都司都撇了,直接由东厂传达给了张宁。按照大明朝的体制,这当然不和规矩,但毕竟事出紧急特事特办也是可以理解的。

若是按部就班的走流程,各部商议之后交给皇帝裁决,再由掌印司签发生效,然后再逐级转发下来,一个月能办理完毕都算是快的了。

纳颜部的局势没有真正稳定下来之前,时间极其宝贵,偏偏张宁这个“朝廷特使”的身份又是假的,救场如救火啊!若不得半点拖延,必须尽快给张宁一个正式的身份,尽快把纳颜部的生米煮成熟饭。若是拖延的久了,只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东厂的名声虽然不怎么样,办事的效率却出奇的快,尤其是在这种事情,可谓反应神速,才不过二十多天的时间,就把朝廷的旨意送到了张宁手中。

有了这道圣旨,张宁的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代表大明朝调停纳颜部之事了,并且漂漂亮亮的办了下来……

“张大人,脱不花有请……”

“嘿嘿,老狐狸坐不住了。”张宁笑道,“老乌,你看家,我去会会这头老狐狸……”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