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零九章 刘阿斗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零九章 刘阿斗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零九章 刘阿斗

按照正常人的做事方法,温珠必须做出选择了。若是他相信了张宁的话,就会和张宁一起杀个回马枪返回纳颜部。若是他对张宁有所怀疑,就会进一步求证或者继续逃往舅舅家避祸。

但温珠却没有那么做,他甚至没有做出任何选择,而是继续犹豫不决。

走吧,确实舍不得那大贝勒之位。若是留下来,又没有足够的胆量和信心。经过好一阵子犹豫之后,温珠才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来:“我心乱如麻,如此干系重大之事得先和手下人商议商议……”

在这样的重大选择面前,就应该当机立断,最忌讳的就是迟疑和犹豫。奈何温珠的本性如此,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在温珠返回本队和手下人商议的时候,张宁也把大致的情形对手下人说了。

“你……你真的打算去往纳颜部帮着他平定叛乱?”乌方石吃惊的大张着嘴巴:“你真的打算这么做了么?”

“不这么做还有别的法子么?”

“尽管让他去什么特尔喀好了,咱们各走各的……”话未讲完,乌方石就已经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意识到阴寒在这句话的一个悖论:既然张宁自称是大明派遣过来是先锋,还有一万多大军就在身后。又怎么可能放温珠逃到特尔喀去?若是真的那么做了,以前所有的那些谎言立刻就会不攻自破。

为了自保,才撒谎说是大明派遣出来支援温珠的先锋,眼下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牛皮吹的更大。

但这么做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若是真的跟着温珠回去平定叛乱,要是能够侥幸战胜叛军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万一被叛军击败了呢?那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天下事,哪有万无一失的说法,不过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罢了。反正局面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不这么做还有别的办法不成?”

若是以前,乌方石肯定会极力劝阻张宁,至少也要让他更谨慎一点。但是现在却不比从前了。

乌方石已摆明回不去京城了,只能在锅盖川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慢慢熬时光,个人前途已经暗淡无光。反正已经这样了,把所有的筹码都拍在桌子上豪赌一把也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完全是赌徒心理作祟,刚刚还犹豫担忧的乌方石顿时就变得豪迈起来,猛的一拍大腿:“人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这一把老子就跟着张老弟押宝了,若是赌输了自然是没得说,若是侥幸赌赢了,老子就是咱们大明的班定远,到时候高官厚禄不在话下。光宗耀祖福荫子孙是肯定的,说不得还能在史书上留个名号……”

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所有人都值得事情的真相……其实是一部分真相。张宁故意隐瞒了叛军的强大……

真要是能把纳颜部的内乱平定下来,绝对是天大的功劳,冒些风险也绝对值得。就算是有些人心中忐忑,也没有别的办法。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张宁这边已经做好去往纳颜部平定叛乱的打算,但温珠那边却还是没有消息。

又过了足足两柱香的时间,温珠终于做出了决定:回去平叛。

“那个……张先生,你说的那一万四千大军,真的可以很快到达吗?”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计较这个问题!

温珠懦弱的性情可见一斑。

“若不是如此,我敢率领这么点人就过来吗?我是那种拿自己性命开玩笑的人吗?”

张宁为人平和性情稳重,以前在李家寨的时候温珠就已深有体会,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想来应该是真的吧。

“那我们……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才好?”

这还用吗?当然是越快越好了。

在这件事情上,温珠听从了张宁的建议:连夜启程,回到纳颜部。

于是乎,两支人马合二为一,在苍茫的夜色中缓缓前行。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骑兵往往就带着风驰电掣的移动速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行军的过程中,骑兵的移动速度并不比步兵快多少,因为战马的冲锋速度和行进速度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是真正的蒙古骑兵,也不总是骑在马上,而是牵着马步行。只有在临敌之际才上马冲锋,要不然的话马力很快就会消耗干净。

“叛军总共有多少人马?”

“不知道。”

不知道?你连对手有多少人马都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和张宁并马而行的温珠摇着头说:“乱事一起,我就慌了手脚,是被亲卫架着逃出来的……”

这个温珠,真是怂的可以。

“你们纳颜部总共有多少人马?”

对于这个问题,温珠还是知道的:纳颜部总人口差不多三万,在这一带是个不小的部族。平时有常备军队四千,若是做极限动员的话,这个数字还可以翻倍,也就是说差不多能抽调出六千到八千人来。当然真正的战兵只是少数,更多的则是辅兵和奴兵。即便如此,这样的实力也算是很强悍的了。要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装备的起披甲重骑那样的“高技术”兵种。

在去年的李家寨大战中,披甲重骑被张宁一举歼灭,因为温珠和布拓的内讧,又折损了一千多人。如此算来,纳颜部能够调动的总兵力应该不算很多。

这样的叛乱,根本就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动员,所以只需要计算常备兵力就可以了。按照张宁的推算,纳颜部的总兵力应该在三千上下,就算是叛军占据了一些优势,充其量有两千人马已经算是不少的了。

若是叛军有两千的话,终于温珠的军队应该在一千上下,算上缉私营和马贼这二百来号人马,双方的兵力对比虽然谈不上很悬殊,却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最要紧之处就在于,温珠目前可以控制的军队只有身边这两百来个亲卫,其他那些忠诚与他的保守派势力在哪儿都不清楚呢。

“张先生……”以前在李家寨的时候,温珠就使用这个称呼了:“上一次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你们的朝廷应该封了你很大的官职吧?”

“封了个六品官。”

“才区区六品?你们的朝廷也忒小气了些。若是这次事成,我一定封你做贵人,给你一千个奴隶,最肥美的草场让你随便挑选……”

为了让我卖力气,就给出诱人的条件,这种小把戏真的不值一提。

张宁笑了笑:“对我而言,草场奴隶都是无用之物。我之所以和你一起,纯粹是为了完成朝廷交付的使命,而不是为了贪图那些身外之物……”

既然你给我动心眼儿,我也就继续吹牛皮好了,反复提起这是朝廷的使命,其实就是为了给温珠加油打气。如果他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明朝廷,更没有铺天盖地的援军,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调头就跑……

“当初在李家寨,你我虽是敌手,我对先生还是很钦佩的。”

这是一句实话。

当时的张宁,身边之后一些乡民,却能歼灭让他谈之色变的披甲重骑,还能和纳颜部的主力大军旷日持久的对峙下去,这份胆色和勇气实在值得钦佩。尤其张宁表现出来的镇定和智慧,更是堪称惊艳。

敬重英雄是蒙古人的传统,而张宁就是温珠心目当中的英雄——至少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如果拥有同等的资源和实力,温珠绝对不是张宁的对手——这是脱不花的原话。

但是现在,这个昔日的对手已经成了最重要的队友,成为温珠的主心骨。

到了拂晓时分,前面的侦骑送来了一个消息:发现叛军踪迹。

根据侦骑传回来的消息,前面是一座马场,有三两百户人家。至于叛军的数量……因为天黑和不敢靠太近的缘故,暂时还无从得知。不过,根据估算,叛军应该不少。毕竟马场是很重要的地点,叛军一定会派人据守。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温珠顿时就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一再要求侦查的骑兵再做仔细详尽的打探,最要紧的是弄清楚马场一带叛军的数量和布置情况……

“那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宁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温珠所犯的巨大错误:“连你自己都没有想到还会回到这里来,叛军肯定更想不到。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杀他一个措手不及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若是一味的浪费时间根本就是自误……”

“若是遭遇了叛军的主力……岂不是等于是在送死?”

温珠的怯懦和过分的小心让张宁火冒三丈:“若你是叛军首领,会在战斗还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将主力放在外围?”

“可是……敌情未明,就这么从过去未免也太冒险了些……”

“这是生死搏杀,不是看戏下棋,若是连这么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何来的胜利?”

总想着在完全摸透敌人底细的情况,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作战,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马上发起攻击,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用最直接的方式展开战斗……”

每到关键时刻,每当面临重大选择之时,温珠那优柔寡断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虽然他也觉得张宁说的很有道理,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再一次召集亲信商议。

虽然温珠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他首先还是有颇几个能征善战的勇士,几乎所有人全都赞同张宁的意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起雷霆万钧的攻击,再也不能耽误了。

“好……好吧,那就听你们的,打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