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零五章 郁闷的乌方石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零五章 郁闷的乌方石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零五章 郁闷的乌方石

正月二十九,惊蛰。

虽然还刮着风,却已不那么冷了,就连背阴处的积雪都已融的差不多。尤其是中午的时候,日头暖暖的照耀着,臃肿的棉衣已经穿不住了。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但乌方石的却满面愁容,心情简直坏到了极点:因为他已感觉到自己的前途有些不妙。

一直以来,这位副提举大人就没有想过要在锅盖川久留,一门心思的上下打典活动关系,准备回到京城“官复原职”。从方方面面的情形来看,只要过年之后就会有新的任命下来,但是现在看来,这件事似乎有些不那么顺利。

就在今天,他收到了一封家书,书信的内容很简单:以前在东厂的老上司调离了原位,去往经历司出任佥事一职。

经历司主管书文档案,是正经的文职人员,和以前那个主管刑狱的镇抚司虽然同属东厂管辖,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按照常理来看,以前的老上司升官了,肯定是个好事,但乌方石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被上司出卖了。

之所以从东厂调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副提举,就是因为给上司背黑锅的结果。当时那个老上司表现的非常恳切,言之凿凿的对他说这仅仅只是走个过场,用不了多久就能调回去官复原职,甚至还有很大的机会往上升一升。

一直以来,乌方石都是这么想的,想不到的是,老上司竟然直接调离了。

没有了以前的老上司,谁还会想起他这个“背锅侠”?

现在看来,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老上司的算计:出事之后,黑锅由他乌方石来背,被变相法发配到了荒凉贫瘠的锅盖川,老上司本人则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加官进爵享清福去了。

这足以说明,当初的那个老上司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他调回去。自己走门路塞银子做的那些努力,根本就全无作用。

一想到自己主动背黑锅还被上司出卖的天真,乌方石就气不打一处来,指天画地的喊着老上司的名字破口大骂……

“乌副提……乌老哥,罢了,罢了。”面对这种情况,张宁只能宽严劝慰:“吃一堑长一智吧……”

“老子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呀,”乌方石狠狠的骂了几句,最终还是颓然一声长叹:“黑锅我背,好处别人拿,结果竟然是我把老子撂在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事已至此,骂人有什么用?”张宁对他说:“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不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吗,就只当是栽了个跟头,吃了个哑巴亏吧……”

“老子真的咽不下这口恶气……”

“看开些,没有什么的。说不准哪天机会来了,就能时来运转再次飞黄腾达也未可知。”

“时来运转”不过是一句宽心话儿而已,在这个偏僻的锅盖川,能有什么机会?

“张提举啊,我知道你是在劝我,这种劝人的话语我也会说,只是事到临头,这心里真的憋屈的要死。我在东厂干了这么多年,人脉、根基都在那边,哎……不说了,不说了……”

前途一片黯淡的乌方石不住的垂头丧气。

张宁笑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何愁没有功名富贵?乌老哥你只是一时气不过想不通而已。明日与我结伴,去外边散散心吧。”

所谓的“去外面散心”其实就是去剿灭马贼,之所以说的这么轻松,就是因为剿贼真的和游玩一样,轻松的很呢。

过了年之后,张宁已经剿过一次马贼了。

剿贼的过程顺利的让人不敢相信,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剿灭了“叫天部”的马贼,可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所谓的剿贼不过是一个比较正式的说法,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像样的战斗,更谈不上什么危险。“叫天破”马贼总人口还不到百人,能打的男丁只有区区三几十个,而且穷的连武器都凑不齐。当张宁带着缉私兵和刘天风奔过去的时候,这些马贼甚至没有产生抵抗的心思,直接就跪地请降了。

剩下的事情已经非常简单,就好像处理天风部的马贼一样,把马贼和马贼家属迁到锅盖川来,当做廉价的劳动力使用。

在这样的世道里,只有能有口饭吃,谁愿意做朝不保夕的马贼?

按照张宁的部署安排,刘天风和八音那顺已经带着几十个归顺过来的马贼去打前站,先去侦测另外一股马贼的行踪,只要张宁带着作为主力的缉私营士兵一过去,肯定可以轻轻松松的再“平定”一股马贼。

“也好,那就跟着张老弟……上宪大人去外面走走,免得又要看那书呆子的白眼,平白还要生闷气。”

虽然同为这里的副提举,但乌方石和文秋池的关系从来都很僵,彼此之间都看对方不顺眼。以前的时候,乌方石还可以不在乎这些,现在调离锅盖川的美梦已经彻底破灭,肯定会被文秋池暗暗耻笑。

与其在这里和文秋池斗鸡,还不如出去散散心。

在张宁的预定计划当中,最好能够在天气转暖之前将北边那些乱七八糟的马贼全都给平了,然后才能心无旁骛的经营锅盖川。眼瞅着已经到了惊蛰,时间越来越紧迫,所以才会这么着急的“出兵剿贼”。

眼下这个时节,几乎没有商贩出关,锅盖川关口也就无事可做,自然也就没有了收入。除了完成去年没有完成的基本建设之外,暂时还没有什么真正的事务。

象上次一样,把关口事物托付给文秋池之后,张宁和乌方石就带着“浩浩荡荡”的缉私营出关北上剿贼去了。

越过长城之后,仅仅只用了多半天的时间就穿过了狭长的好像一条丝带般的榆林辖区,再往北就是那片名义上属于大明朝的疆域却是蒙古人实际控制的荒漠地带了。

把长城以北的这片区域说成是蒙古人的地盘其实并不那么准确,因为严重的荒漠化和极度的贫瘠,蒙古人也懒得在这一带活动,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就成了事实上的“三不管”地带,成为逃犯、土匪和马贼的乐园。

大明朝既无心也无力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个问题上和蒙古人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彼此之间都把这片区域当做是缓冲区。并且会对深入这一带的商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双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商贸活动,否则的话,维持最基本的存在就会成为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

过了包虾河之后,又往前走了一天,终于见到了八音那顺。

这位昔日的二当家是回来送信的:那股自称泰山石的马贼巢穴已经找到,刘天风已经在外围布置了眼线远远的监视他们,只等着张宁率领缉私营冲过去就可以一网打尽了。

按照路程推算,明日的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和刘天风汇合,到时候就可以大展拳脚剿灭这个马贼了。

马贼们给自己去的名号五花八门,大多是“叫天”“天风”“黑虎”之类听起来非常威武雄壮同时也很唬人,名号一个比一个响亮。其实真正熟悉这些马贼的人都知道,名号越响亮的一半都实力弱小。比如说这个“泰山石”,据刘天风所说不过只有区区二百来人,能拿出百八十个能打的就已经算是高估他们了。

其实在这种荒凉的地带,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太过于强大的势力:因为养不起。

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物资的严重匮乏,注定了这里的所有势力必然是分散而又弱小的。

“泰山石?”这个名号让乌方石忍不住的哈哈大笑:“那马贼头子必然是山东人,要不然怎么会弄这么一个名号出来?”

说到这里,张宁也忍不住的笑了:“泰山石有什么好奇怪的?还有更加古怪的呢,我听刘天风说,西北方向上还有一股土匪,竟然叫做金弥勒……”

杀人越货的匪类,竟然自称弥勒佛,也不知佛爷会不会真的保佑他们。

这一带虽然荒凉,却有着荒漠地带独有的那种广阔,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和满是乱石黄沙的荒滩,自然而然的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天地广阔任纵横”的豪迈。对于见惯了京城繁华的乌方石而言,别有一番味道。

第二日,顺顺利利的和刘天风汇合之后,按照刘天风早就探明的路径率军深入,很快就杀入了“泰山石”的匪窝。

直到这个时候,张宁才惊讶的发现,土匪的巢穴之中竟然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

土匪呢?

不是说这里有两百来口子匪贼和几十匹马的么?哪里去?

那是两百多人啊,怎么可能在刘天风的监视下凭空消失?难道是长了翅膀飞走了不成?

经过一番探查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在山寨的左右,沿着连绵起伏的沙岭子,有一条羊肠小路。小路上足迹杂乱,“泰山石”的那两百多口子显然是顺着这条隐秘的小路逃了,而且刚刚逃走不久。

“定是拂晓前后趁着雾气的掩护逃走的,他们带着太多老弱妇孺,肯定走不远,追……”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