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七十章 天材地宝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七十章 天材地宝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七十章 天材地宝

丙寅日这一天,李家寨迎来了历史上最尊贵的客人:宣旨天使。

所谓的宣旨天使就是从宫里来的太监!

天启年间太监的数量庞大,对于京城的百姓而言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哪怕是出门买菜也能遇到几个。但是对于小小的李家寨而言,绝对是个从未出现过的新鲜事物。

来到李家寨的这个太监绝对不是一般的太监,而是宣旨太监,对于淳朴的百姓而言,那就等同于皇帝的代言人,自然不敢轻慢半分。

村里的乡亲们谁也不知道应该按照上面规格接待这位揣着圣旨的天使,一时间竟然慌乱了。

“不就是个没有卵蛋的太监么?管他一顿好吃食也就算了,打不了临走的时候再塞点银子也就是了……”

当李鸿基说出这话的,立刻就被老保长狠狠的踹了一脚,老人家的胡子都被气歪了,拄着拐杖不住的敲打着这个不懂事的族中子弟:“不要胡说八道,怎么能说是太监呢?叫天使!”

“天使……不也是太监么?”

“滚!”

虽说天使的圣旨是给张先生的,但乡亲们却把这事儿当成了自己家的事情,甚至当做是一种荣耀。不管怎么说,张先生都是李家寨的一份子,皇帝万岁能给他一道圣旨,就等于是给李家寨涨了脸面,自然得小心应对。

只是老百姓们几辈子都没有见过圣旨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接旨,应该用什么规则的礼仪呢?

戏文里的接旨场面倒是见过,大多是开中门放礼炮,然后摆香案焚火烛最后再跪地接旨。可小小的李家寨里都是庄户人家,哪里来的中门可开?至于所礼炮那就更加的不用想了,不知道鞭炮行不行?

“诸位相邻不必如此慌乱,不是还有晏县尊的么?私下里问问他不就全都知道了?”

对呀,老百姓们不知道接旨的礼仪,可以问问县尊大人呐。堂堂的县大老爷一定知道!因为宣旨的天使就是和晏太尊一起过来的。

老保长赶紧去问晏子宾……

经过足足一个上午的筹备之后,那位宣旨天使终于一步三摇的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个约莫二十来岁的小太监刚一出现,李家寨的乡亲们立刻跪倒一片。

装模作样的清咳了两声,小太监取出一个明黄%色的东西虚虚展开。

那一定就是传说中的圣旨了。

“点炮,点炮……奏乐,奏乐呀奏乐”

噼里啪啦的鞭炮响的惊天动地,刚刚请来的吹打班子也忙活起来,顿时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却引得那位宣旨天使眉头一皱:这些小民是要做甚?怎么还放鞭炮敲锣鼓?这成什么了?以为是要迎娶新娘子么?

陪同的晏子宾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一看小太监的脸色就明白了他的想法,赶紧凑上前去,小声说道:“都是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小民,听到天使到来早就慌了,又不知礼,自然就怎么隆重怎么弄了。公公全做一笑即可。”

原来这是为了表达对天使的尊重和欢迎,小太监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微笑。

紧接着,香案铺开烛火点上,好似祭奠先人一般弄的香烟缭绕,宣旨仪式就在这种既象是喜事又象是丧事般的气氛中开始了。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诏,米脂民张氏宁者……忠勇可嘉……力挫群虏,深谙朕意,堪为天下垂范……承贤不遗野之意……着拔陕北市舶司提举之职,领六品衔,授建衙事……”

因为立下大功,张宁的大名早已哄传山陕各地,就算是直接给个六品的官职也不算夸张。但这个陕北市舶司提举的职务是怎么回事?

市舶司中带着一个舶字,众所周知,那就是大明朝海关的下属单位,可这是陕北啊,距离大海十万八千里,哪里有什么海关?

至于那“授建衙事”……听这话的意思,就是要在陕北建立一个海关衙门了,难道说是要在陕北建立一个和海关差不多的“陆关”?

虽然还不怎么胜利里的说的什么,却知道这是大明朝对于血战蒙古的酬功之举,赶紧叩头领旨谢恩。

按说旨意已经宣读,张宁也领了圣旨,这事就应该算是完了。想不到的是这位宣旨太监马上又掏出一份圣旨来,用太监特有的尖锐嗓音高声大喊:“米脂县接旨……”

晏子宾一愣,怎么还有给我的圣旨?

仅仅只是呆了一个呼吸的时间,晏子宾就明白过来,顿时大喜,赶紧撩衣跪倒……

“……今有知米脂县事晏,公忠体国克勤克勉……教化地方识人有明……奋不顾身仗剑杀敌……护一方平安卫千万生民,深抚朕忧……调陕提刑按察使司,领青云大夫衔,授佥事职……钦此!”

前面夸奖的话就不必说了,关键是这个佥事的职务。

提刑按察司就是臬司衙门,差不多就相对于陕西政法系统,主管刑狱、诉讼事。佥事是正五品,虽然臬司衙门的佥事大多都有很多个,也是实打实的升官了,而且是一下子从正七品升到正五品,足足升了两品四级,简直就是坐上火箭了!

从本质上来看,正五品的佥事其实远远比不上从五品的知州,毕竟知州是地方主官,是一把手,属于说一不二的大老爷。但晏子宾的佥事也算不错了,因为是万岁钦旨提拔的官员,以后升迁的机会明显会更多。而且不是还有一个青云大夫的衔么?

若是放在以前,这个虚线其实是很尊贵的,轻易拿不到。但那是以前,现如今的朝廷弄出了很多这样的虚衔,早已不似以前那么金贵了。但晏子宾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这种虚衔还是比较看重的。

有了这个衔儿,以后就算是实打实的清流官员了!

宣旨已毕,刚刚爬起来的晏子宾赶紧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玉如意,满脸都是阿谀的笑意塞到那小太监的手中:“米脂地瘠民贫,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见面礼,些许土产,还望公公笑纳……”

宣旨小太假假意推辞了一下,就老实不客气的收了,心中暗暗称赞这个还没有上任的晏子宾果然懂事。

连晏子宾都送礼了,张宁肯定也得意思意思,刚刚摸出两个二十五两的中元宝,正准备递上去,却看到晏子宾给自己打了个眼色,微微的要了摇头。

晏子宾的意思很明显:你别送礼!

给宣旨的太监是银子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潜规则:你们都升官了,给宣旨的太监塞点好处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为什么晏子宾却不让送呢?

张宁可以不懂这其中的道道儿,晏子宾不会不懂:直接送银子真的很不合适,尤其是在当前这种情况下。

若是随随便便送百十两银子,那太监未必会看在眼里,肯定会嫌礼物太薄。若是送出大量的银钱……整箱整箱的送钱,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这个太监怎么收?又怎么带回去呢?

送礼也是一门学问,比如说晏子宾送的那柄玉如意,就非常合适而且恰到好处。

那柄如意只有巴掌大小,却镶金嵌翠价值不菲,明明值很多钱,却可以说成是正常的礼尚往来,毕竟在当时的风俗当中,读书人甚至普通的富户都会相互馈赠如意之类的物品,而且体积小容易携带,好拿又好收!

正式已经办完了,接下来张宁当然要尽一尽地主之谊:排开宴席款待天使。

酒足饭饱之后,小太监作势要走,张宁不动声色的嘱咐了月娘几句……

时间不大,月娘就捧出一个红漆的木头匣子。

“天使远道而来,多历风霜,奈何我李家寨实在没有能拿出手的馈赠之物,些许山野货色恐难入天使贵目,望天使毋嫌薄陋千万手下,以全李家寨诸位乡亲馈赠之意……”

虽然张宁说的很客套,那宣旨小太监却有些很明显的不满之意:这些土包子山民能有什么好礼物了?送些三文不值两文的破烂山货,带着都嫌碍事呢……

正在小太监暗暗腹诽之时,张宁不动声色的打开了那个红色的木头匣子。

看到匣中之物,小太监的眼睛都直了。

连晏子宾都目瞪口呆。

匣子里装着一支硕大的灵芝。

谁也没有见过这么肥的灵芝,芝根粗壮芝盖呈现出微微的紫色。最难得的是,芝盖层层叠叠共有九个之多。

“这……九头紫芝,这真的是九头紫芝么?”

“天使慧眼,正是九头紫芝!”

在皇宫大内的天使绝对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但是看到这支灵芝的那一瞬间,他真的成土包子了。

灵芝是传说中的宝贝,吸天地灵气染日月精华,需要三百年才能变成紫色。而九个头的紫色灵芝更是其中的绝品,具有益寿延年的神奇功效,绝对属于只听过没有见过的天材地宝。

皇宫大内中有一支三头的紫芝,都被当做宝贝。这九头紫芝……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小太监目光呆滞,喉咙上下滑动,艰难的吞咽着口水。

张宁早已将这小太监的神态看在眼中,却只当做没有看到,依旧面带微笑的说:“说来也是巧了,昨日进山偶得了这么一支九头紫芝,刚好今日天使就到了,想来也是天意……”

小太监是真的想收下这个宝贝,但却又感觉太贵重了,似乎有点烫手。

张宁把红色的木头匣子推到小太监面前笑道:“天使在宫中伺候万岁,必定是极辛苦的,刚好用这宝贝补补身子,能把万岁爷伺候好了,岂不是天下万民之福吗?”

“那就却之不恭了……”小太监赶紧把木头匣子盖上,贴身保管了……

于是乎,宾主尽欢,宣旨太监心满意足的回京去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