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三十七章 和谈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三十七章 和谈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三十七章 和谈

吃大户,其实是一个比较好听的说法,其实相当的残酷。

西北之地,民贫地瘠,自然灾害频发,天灾之后往往伴随着**。实在活不下去的人们总是会弄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说吃大户。

所谓的吃大户,就是各地饿红了眼珠子的人们去抢富户大户人家,破门而入一番哄抢,流血死伤惨不忍睹。

在其他乡民的眼中,发了大财有了存粮的李家寨就是典型的大户,真到了走投无路要饿死的人时候,必然会优先“光顾”李家寨这个大户。

这一番话,立刻就惹恼了身后的乡亲们,一个个挥舞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叫喊着发出充满看威胁的声音:

“吃我们的大户?你们也得有那个胆子!”

“来便来,谁怕谁?到时候一刀一个全都砍翻,剩下的当作乱匪解到县里去砍头。”

正在张宁准备劝解之时,对面那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慢慢的站起身来,双手虚虚一按,示意众人噤声。

七里铺八成以上的人家都姓王,此老者就是七里铺王姓的老族长,说话有相当的份量。

“听我说一句吧。”

“王尊长请讲,小子洗耳恭听。”

王氏老族长看了看张宁,又看了看对面上游联盟几十个谈判代表,慢悠悠的说道:“真要是开打,您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算是胜了,肯定也要死不少人。抢水的时候,光是我们七里铺就伤了一百来个,我看你们也伤的不少。”

既然对方最大的首脑人物站出来了,李家老族长也跟着站立出来,因为只有他的身份是和对方对等的:“我们确实伤了不少人,但我们不怕。”

“我知道你不怕,老七,”王氏大族长喊出了老保长的小名:“前些年,咱们还在一起喝过酒,再早些年,你我一块儿在县里卖过炭,就算没有交情,也是熟人了。”

三邻五乡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自然多是熟人,尤其象两位族长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敢说有几十年的交情吧,起码也绝对不陌生。只是现在为了各自宗族和集体的利益,站在了相互敌对的位置上而已。

“是,若是往日,我还得喊你一声王老哥呢,只不过现在么……”老保长说道:“这不是咱俩的事儿,都牵扯到成百上千的族中子弟……”

“你们李家寨有我们七里铺的媳妇,我们七里铺的媳妇也有三十多个是你们李家寨的姑娘,现如今弄成这个样子,谁也不好做,大家都为难。”

因为两个村落乡邻,婚嫁之事有很多,攀扯一翻,很多人家和对面的“敌人”都能扯上一点亲戚关系。只不过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就成了婆家的人,就算是和娘家人作对也说不得什么了。

王氏老族长慢悠悠的说道:“你我两个村寨,还有旁的那些村子,谁不想安安稳稳的种田?谁不想顺顺当当的过日子?总这么争下去也争不出什么来,我这里倒是有个章法,却是要你们这位张先生念叨念叨的……”

既然对方已经有了腹稿,张宁很愿意听一听,保持着对老者的尊敬又是一揖:“王尊长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以前你们李家寨很穷,比我们七里铺还要穷苦一些,我们七里铺的闺女都不愿意嫁给你们李家寨的后生,就怕嫁过来了饿肚子。”

这话虽然难听,却是事实,哪家的闺女愿意嫁给吃不上饭的人家呢?所以李家寨这边没有反驳。当然也用不着反驳。

李家寨确实贫穷,但那是以前的老皇历了。现如今我们李家寨的日子红红火火,附近的村落谁不羡慕?多少好姑娘抢破了头要嫁给李家寨的后生呢,还不为了嫁过来之后能吃一口饱饭?还不是为了可以接济一下娘家人?

现如今的李家寨已经算是集体“奔小康”了,有的是好姑娘抢着嫁过来。

“你们为什么会一夜暴富?还不全都是因为这位张先生?”

在张宁以前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发了财有了钱之后,就会张罗着买车买房包二奶,甚至还会堂而皇之的炫富,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在大明朝,这种现象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反而是恰恰相反。

财不露白是这个时代通行的规则,发财有钱之后藏着掖着都来不及呢,谁会傻乎乎的去满世界瞎嚷嚷?所以,种芝宝发大财这种事情,都是严格保密的。

奈何两个村落距离的太近,相互之间又多婚嫁之事,李家寨的婆娘们有了钱之后,回到娘家之后少不得也会提起一些。所以,李家寨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一夜暴富,早已经成为半公开的秘密了。

至少,附近的这几个村落,都知道了种芝宝发大财的事情,也早就知道了张宁这个人。他们所不知道的,仅仅只是芝宝的种法而已。

“我虽已老眼昏花,心却是亮的,知道是张先生你种出了芝宝,让李家寨发了大财,所以才有余钱修建水坝……”

还不等张宁有所表示呢,李家寨的老保长就已经恼了。

他的恼怒不是因为对面的“敌人”,反而转过头去把怒火喷向了自己族中的子弟,尤其是那几十户娶了七里铺的姑娘做老婆的人家:“谁把张先生给卖了?是谁把这事捅出去的?你们自己心中有数,回家之后好好的管管你们家里的婆娘,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么大的事情也敢满世界乱嚷嚷,真不知你们平日里是怎么管教婆娘的?”

王氏老族长毫不理会李氏老族长的怒火,继续慢条斯理的说道:“眼下的这个局面张先生也看到了,只怕已是难以收场。老朽很明白张先生的善心,是不希望看到大家打打杀杀的过日子,但日子还是要过的,我们也不能饿死不是吗?刚才你们提出的那些个条件,也不是能应。但我也有一个条件……”

张宁已经隐隐约约的知道了他要说的条件是什么了,只是出于礼貌,很恭顺的说道:“王尊长请说下去。”

“我们也要种芝宝。”

种芝宝可以发大财,这是件连三岁的娃娃都清楚的事情。要是张宁也能帮着七里铺的乡亲们种芝宝发大财,至于水坝呀、赔偿啊之类,完全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儿!

“想也别想。”

“白日做梦。”

这一次的反对声不是来自谈判桌前的代表,而是出自谈判桌十步之外的李家寨乡亲们之口。

张先生是李家寨的“镇村之宝”,芝宝是只能由李家寨才能种植的宝贝,是大家发财过日子的根本,艾举人一再示好,又看在本村人的面子上,才给他种了一点点,岂能容得外人染指?

现如今这种世道,芝宝这种东西几乎可以直接和金银划等号了,谁会把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和别人分享?

破坏水坝之事,有张宁张先生压着,这才没有发展成更大规模的械斗,下游的村庄就又开始惦记上了芝宝,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所以,不等谈判桌前的代表有任何表示,乡亲们就已经沸反盈天,甚至直接就开始破口大骂了:

“也不找块瓷实地撒泡尿照照自己个儿,芝宝也是你们能种的么?”

“你们倒是想的真美意啊,居然还想和我们一起种芝宝,你怎么不想去当王母娘娘的女婿呢?”

“芝宝是我们李家寨的,外人想都不能想。”

种植芝宝的技术,李家寨的乡亲们大多已经掌握了,唯一能够限制他们的就是种籽问题:除了张宁和月娘之外,谁也没有见过芝宝的种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更不知道芝宝的种子才从哪里来的。各家各户能种多少芝宝的上限,完全取决于张宁给他们多少种籽。

这是核心机密。

好在张先生已在李家寨落户,月娘也是李氏一脉的族人,由他们两口子掌握着最核心的机密本也无可厚非,反正也不会亏了大家。

但别人也想种芝宝发大财的话,那就等于是犯了众怒,和刨李家寨老祖宗的祖坟差不多的性质,自然是绝对不行的。

虽然李家寨众人极力反对,但是这一次却出现一点点小小的“意外”:碎金镇本来是李家寨的盟友,在水坝问题上坚定的支持着李家寨。可是说到大家一起种植芝宝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就变得很暧昧了。

谁和银子也没有冤仇,眼看着李家寨的人发了财,碎金镇的人们能不眼红心热?他们之所以和李家寨站在同一阵营当中,除了曾经沾过水坝的光之外,最大的内因就是也想种点芝宝发点财。

现如今七里铺等下游村庄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临阵倒戈”,劝说李家寨的老保长,要他同意张先生带着大家一起种芝宝。

现如今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几乎所有人都期望着能够和李家寨一起种芝宝,在这个问题上,李家寨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一个盟友都没有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