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箭双雕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箭双雕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箭双雕

这个时节的盛京已经很冷了,永福宫的苏拉太监们正在挂起厚厚的毡帘子。

旺盛的地龙暖洋洋的,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因为早就知道皇太极不喜欢蜡烛的烟火气,所以庄妃专门换上了牛油灯。

很是贴心的奉上一盏子羊奶,略略带着一丝奶腥味道的温暖气息让正在走神儿的皇太极收回了心思,朝着庄妃微微点头。

这个蒙古女子,不仅冰雪聪明,而且最懂皇太极的心思,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

这叫知进退。

当初庄妃讲出拖雷的故事,皇太极才终于下定决心以雷霆手段继续进行集权之事,不仅干掉了莽古尔泰而且吞并了正蓝旗,把八旗变成了七旗,确确实实加快了集权的脚步。

这么做虽然立竿见小成效显著,但副作用也很大。

老派勋贵和各实力派的激烈反弹就是最大的副作用。

他们甚至不惜损害大金国的利益,故意骄纵敌人,任凭宣慰军打进大金国的内线,借以逼迫皇太极做出让步。

在这种情形之下,皇太极必须有所作为。

要么就遂了他们的心愿,将收到手中的全力还给他们,恢复到努尔哈赤时代的制度,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但却是皇太极最不能接受的办法。

好不容易才把八旗的权利集于一身,现在的皇太极已不是什么“大汗”了,而是事实上的大金国皇帝,仅仅只的没有称帝而已。

让一个身居帝位的人心甘情愿的出让权利,恢复到“八旗盟主”的地位,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

若是继续使用极端手段,又担心那些反对者做出更加激烈更加极端的事情,若是弄出一个无法收拾的局面,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越是到了这个时候,就越来求稳,再也不能贸然行事。

出神的盯着眼前的灯火,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柔和起来:“还记得当年在赫图阿拉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季节……不,比现在还要冷……”

“知道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天,地都被冻裂了,山里的麋子也冻死了不少。我跟着代善他们住在铠场,监督匠人打造兵器制造铠甲,那个时候我才十二岁……”

“那一年冬天真的是太冷了,很多人的手上都生了冻疮,代善的两只手上全都有。”

虽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些个孩童时代的记忆却历久弥新,只要愿意想起,那带着镔铁味道和炭火气息的追忆就在脑海中重现。

“就在那个冬天,代善给我打了一把刀……一把很好很好的刀!”

按照女真的传统,每一个男孩子都应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刀。皇太极人生当中的第一把刀就是出自代善送给他的,而且是代善亲手打造。

时至今日,皇太极依旧清清楚楚的记着当时的情形,就好像“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依旧在耳畔回响一般。

在寒风呼啸的隆冬,在火焰熊熊的锻铁炉旁,代善挥动铁锤的雄壮身姿给皇太极留下了毕生难忘的深刻印象。那肌肉虬结的手臂,挥动着沉重的铁锤重重敲打砧子,刀胚逐渐成型,然后细细敲打,淬火、磨砺……等等一系列的流程至今还记的很清楚。

当孩童时代的皇太极从代善手中接过那柄滚烫的刀子之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在他的心目中,代善的形象无比高大,至少……曾经是这个样子。

那时候的代善和现在完全不同,乐观、开朗、敏锐、积极向上,每当努尔哈赤等人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代善就带着皇太极等一众少年爬在窗台上“旁听。”

那是皇太极这一生当中首次接触到的“军事教育”。

那个时候的条件非常艰苦,部落首领们就围坐在火堆旁边,很大声的讨论着打仗的事情。既没有君臣从属,也没有上下尊卑,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那个时候,大金国还没有建立,父汗带着几个部落的人,兵不过数千,铠甲都凑不齐,还有很多人没有铁质的武器,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每次都能打胜仗,还能带回很多奴隶和战利品……”

“现如今,我大金国雄强全盛,反而不如以前了。”皇太极有些气愤的说道:“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危险,没有了缺衣少食的窘迫,空有数万八旗战兵,空有几十万之众,竟然窝里斗了起来……有些个人,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皇太极口中的“有些人”,分明就是在说代善。

庄妃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但她却一言不发,只是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现在的大贝勒代善,位高权重影响力深远,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他自己为核心的小集团。昔日那个聪明、睿智的代善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日里装聋作哑的老好人,到了关节时刻,却什么样的手段都用的出来,但他谋取的不是大金国的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好处,或者说他那个小集团的利益。

“如果大贝勒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利,我可以给他一切他想要的东西。”皇太极说道:“不管他想要多少田地,多少钱财,也不论他想要多少奴隶,我都会尽力满足,只要他肯把两红旗交给我……哦,不,是交给大金国!”

如果可能的话,皇太极真的希望用非常高的爵位和非常优厚的待遇去交换代善手中的实权,让他成为一个富家翁,或者是超然于大金**政事务之外的人。

其实连皇太极自己都很清楚,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没有人会傻到为了一点虚头巴脑的虚名和待遇就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利。

权利权利,有权才有利,权是一切的根本。

手头上的权利,从来就不是谁赐予的,而是代善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又怎么舍得放下?

就算他代善真的公忠体国为大金国着想,愿意放弃权利,他手下的那些个既得利益者也肯定不允许他这么做。

现在的代善,早已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的符号。

自从干掉莽古尔泰之后,皇太极虽然掌控了局面,但眼下的局面实际上出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稍有不慎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虽然皇太极的总体实力超过代善集团很多,但却没有形成碾压优势。一旦打破平衡公然对抗,就算是最终能够压服代善,也很难压服代善集团。

就算是胜过了代善集团,大金国必然会元气大伤。

皇太极强行干掉了莽古尔泰,他的反复着虽然知道是他下的毒手,但却没有什么办法。现如今的局面已经反了过来:反对者们可以通过出卖大金国的利益逼迫对手就范,但皇太极却不能那么做。

“励精图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当皇太极把目光投向庄妃的时候,这个女人就知道自己可以开口说点什么了。

“集权之事,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形之下,断断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庄妃抿着嘴儿笑了笑:“这才是大汗心中的真实想法吧?”

皇太极既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任何否定的意思,只是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大贝勒为大汗打造的那把刀还在吗?”

“时过境迁,早已不知道遗失到了何处……”

“刀和人一样,都是可以取代的……”庄妃的笑容永远那么柔和,不是说多么娇媚,而是那种聪慧和善解人意的亲近感:“前些日子,范师傅讲《汉书》的时候,就曾经说起过,大汉王朝之所以能够立国,能够击败雄强的西楚霸王,就是因为汉高祖会用人!”

“京布,彭越,韩淮阴,哪个不是称雄一时的绝顶豪杰?但是后来呢?”

庄妃提到的这几个古人,全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只可惜他们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全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给干掉了。

“就算没有了彭越、韩信等人,大汉王朝的江山也没有覆灭消亡,反而愈发强盛,垂天下四百年载……”

丁鼎天下之后就大肆屠戮功臣,虽然担了个不好名声,但却促进了政权的稳固,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功臣集团,为后世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大金国发展壮大,就不能手软,更不能有丝毫的妇人之仁,该下手的时候就要下手,否则的话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变故。

皇太极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就听懂了这番话的弦外之音。

干掉功勋集团,不管他是谁,都必须除掉,这是为了大金国,也是为了自己。

其实,这也正是皇太极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只是他还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代善、阿敏等人可不是彭越、韩信那样的外臣,一个弄不好就会掀起滔天剧变,皇太极根本不敢轻易动手。

“一部北上抗击林丹,遏其攻势,一部西进驻守广宁,阻宣慰军于外部……”

眼下的情形,大金国不得不两线作战,把阿敏、代善的嫡系调到遥远的北线,然自己的嫡系在南线对抗宣慰军,这个法子固然不错,但却不具备太强的可行性。

阿敏、代善等人,早已对皇太极有了戒心,他们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样的调遣?会让嫡系人马远离自身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庄妃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笑盈盈的看着皇太极6

皇太极猛然就明白了……

抗击敌人的同时还可以剪除权臣,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