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祸起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三十二章 祸起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祸起

月牙儿爬上树梢,洒下一片温柔的光,宁静的村庄好像睡着了一样。

这次进京奏对归来之后,张宁并没有直接回到锅盖川关口,而是顺路回到了李家寨。

小别胜新婚的滋味实在美妙,刚刚做罢了夫妻之事,月娘的身上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儿,活像是一团吃饱了水的烂泥,软软的偎在张宁肩膀头子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家长里短的话儿。

“这次进京是不是不大顺当?”

“没有啊,顺利的很呢。”

“休要诓我哩。”抚着丈夫同样满是细汗的肌肤,月娘“吃吃”的娇笑着:“你心里肯定存着事情呢,又怎么瞒得过我?”

刚才行那夫妻之礼的时候,张宁就有些心不在焉,心细如发的月娘早就感觉到了。

张宁的心里确实藏着太多的事情,外人或许看不出来,又怎能瞒得过同心同体的枕边人?

“我知道你的心大,也只有我能知道。”斜依着丈夫的身体,窗外的月光照在月光的脸上,仿佛一层光亮而又细腻的瓷釉,说不出的魅惑娇柔:“对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么?”

“也没有啥不能说的。”张宁微微一声短叹:“这世道恐怕真的不得安稳了。”

关于这次进京奏对,其实张宁是很失望的。

首先,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明朝局势越来越糜烂的根本原因,或者说已经意识到了但却没有敢于向士绅、地主阶层动手的勇气。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根本无济于事。

从根本上来看,李自成起兵推翻大明朝就是一个必然,任凭土地兼并持续发展下去,就算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出现。

如果说没有敢于向地主阶层动手的勇气是所有封建帝王的通病,还可以解释成是历史的局限性,那么对于“套北贸易圈”的迟钝反应则就显得有些目光短浅了。

从皇太极不停的征服、渗透蒙古各部就可以看得出来,后金绝非仅仅只是“辽地边患”,而是大明朝的生死大敌。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这已不仅仅只是政治敏锐度的问题,而是缺乏对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

“这个朝廷,目光短浅的很……”

“如今圣天子在位,纵是有些难处,迟早也能刷新鼎革,再过几年总是会有太平盛世……”

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对于刚刚登基的新皇帝,月娘还是充满了期待。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新皇帝就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肯定能够大有作为。

只有张宁很清楚的知道,就凭大明朝眼下的状态,若是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不管换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都没有用了。

“这几年灾荒也忒多了些,很多人干脆出去逃荒,把田地卖了去做流民,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月娘说:“昨天我才听说,聚在安塞那边的流民砸了县衙的明火,抢了官仓,还和官兵打了起来,死伤一百多人哩,想想就吓人的很……”

陕北之地本就不怎么富庶,这些年来更是天灾频仍,有些流民甚至公然攻打县城,弄出了很大的流血冲突。

对于月娘这种心地善良的女人而言,那些个流民公然和官府做对,甚至直接拿起武器和官兵对抗,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却值得同情。

也就仅仅只是同情罢了,因为那毕竟是很遥远的事情。

因为种芝缘故,李家寨的日子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流民产生,却不得不提防流民的进入。这些日子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出现,李家寨已经开始组织起了丁壮,严防流民进入了。

“只要寨子里的日子还过的下去就足够了,咱们小门小户的,哪里顾得了那么许多。”月娘说,“流民闹事自然有朝廷去管束,实在闹的太大了就派遣大队的官兵去弹压,虽然会死伤更多人,也没有旁的法子了……”

这些年来,流民闹事、官兵弹压的事情屡见不鲜,连月娘这种乡野女子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朝廷的事归朝廷管,老百姓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至于那些实在过不下去的人,虽然同情却真的顾不上了。

“恐怕这安稳的日子已经过到头了,”张宁不无担忧的说道,“干脆你搬到锅盖川去住好了,免得我整日里惦记着家里。”

“我也想过搬去你那里,要不然总是这样难得团圆,活像是牛郎织女似的聚少离多,也不知甚么时候才能……才能有个子嗣……”

说起子嗣,月娘就显得有些失落:毕竟成亲已经这么久了,肚子却没有一点动静,实在让人气闷的很。

其实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张宁多住在锅盖川,夫妻二人两地分居聚少离多,轻易难得团圆一回,想要怀上也就愈发的艰难了。

“只是现如今不比以往,你是官面儿上的人,正经的朝廷命官。我若是去了,来来往往的同僚们看到我这个大字不认一个的提举夫人,须会看你不起,平白落了你的面子……”

月娘不读书不认字,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乡野女子。若是嫁给一般的村夫莽汉也就罢了,偏偏却嫁给了张宁。对于很讲究体面的朝廷命官而言,这样的一个夫人实在有点拿不出手去,这是月娘不愿意搬去锅盖川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子值几个钱?”张宁笑道,“你我夫妻结发,还说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认字又有什么?以月娘你的品性,比很多读书人要强的多呢……”

“就你嘴甜,我却是喜欢听的……”仿佛刚刚想起什么似的,月娘说道:“前天鸿基才刚刚来过,说要去锅盖川找你谋个差遣。你那边若是能给他安排个营生,便让他随你去吧。”

给李鸿基谋营生?去年才给他谋了个营生,怎么又提起这个事情?

去年的时候,托了张宁官面上的关系,才把李鸿基安排在县里的驿上做了一名驿使。

那实在是个很不错的营生,除了月份银子之外,每年还有两套衣裳。虽然不算是官吏好歹也算是吃皇粮的人了,收入还算稳定,怎么又要谋营生了?

“他那个驿使的营生已做不下去了。”月娘说道,“鸿基做事粗枝大叶惯了,在驿上得罪了不少人,还时常弄丢公文书信,上个月县里下来书文,说要裁撤人手,自然就把他给裁下来了。”

各级官府精简机构裁撤人员是崇祯皇帝登基以来的一项举措,主要是为了缩减朝廷开支。连江南那边的制造局都裁了很多人,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县驿?李鸿基本就不是个合群的人,再加上平日里丢三落四的老毛病,不裁他裁谁?

“鸿基家里的女人也不是个省心过日子的,平日里好吃懒做花钱花顺了手,鸿基的这个营生一丢,整日里指桑骂槐的。鸿基那性情你是知道的,怎能受得了这些窝囊气?两口子总是干仗,把家里的锅碗都砸的稀烂,偌不是族中长辈劝说,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呢……”

“原来是这样……”张宁说道:“回头你就允了他吧,让他到锅盖川找我去,好歹弄个营生赚点安稳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才是正经……”

正在夫妻二人说话之间,忽然传来一阵阵“咚咚”的声响。

有人在砸山墙,其中还夹杂着一声声的呼唤:“张先生,快起来,出事情了,快起来……”

夫妻二人赶紧披了衫子起来,打开院门出去观看。

院子外面站了五七个人,却没有点火把,借着皎洁的月色看了看,竟然是李鸿基,还有几位是李氏宗族的长辈。

“怎的了?”

“杀人了,我杀人了!”李鸿基的嗓音异常沙哑,咬牙切齿的说道:“我杀了人。”

李鸿基杀人了?

杀谁了?

“那贼婆娘不要脸,我一怒之下就把狗男女全都砍了。”李鸿基并没有做出咬牙切齿的凶狠模样,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般轻松。但那看似轻松的双眸中却隐含着比刀剑更加锋锐的凶悍,仿佛一头潜伏在黑暗中的猛兽。

“什么狗男女?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七嘴八舌的诉说起来,张宁很快就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鸿基确实是杀人了,而且杀了两个。

究其原委,就是因为李鸿基的老婆和人私通,那个人就的寨里的艾老爷。

艾老爷家里本就富足,是李家寨的大户人家。李鸿基的老婆经常到他家里去打短工,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艾老爷也总是小恩小惠的给她些好处,一来二去就勾搭成奸了。

不知怎的,这事被李鸿基撞了个正着,一怒之下就抄起了刀子,砍瓜切菜一般就把奸夫淫妇给干掉了。

艾家人当然不依,将李鸿基围拢起来准备捉去见官。听到风声的李氏族人纷纷出动,闯进艾家一番打砸之后把李鸿基抢了回来。

艾家有钱有功名,李家人多势众,但李鸿基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人,这事实在是太大了。

关键时刻,李氏族人就想到了今天刚刚回来探家的张宁。

艾家有功名怎么了?张先生可是我们李家的人,还是个当官的,总能想出办法的。

“怪人先生,你说怎么办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