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一百章 真不是养贼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一百章 真不是养贼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一百章 真不是养贼

大明朝的望远镜,俗称千里镜或者千里眼,在北方还很少见,算是个比较稀罕的物件儿,但是在南方已经流传开来。

这个时代的望远镜还很原始,本身并不具备调焦的功能,只能依靠变换载具的长短来实现焦距的变化,而且是那种单筒双镜片的原始类型。

早在正德年间,大明朝的人们就曾经见过这种西洋之物,说起这种还比较原始的单筒望远镜,其实和市舶司衙门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远在陕北的锅盖川提举司虽然没有见过这玩意儿,在东南沿海一带早就有了。尤其是在嘉靖年间,在戚继光抗倭的过程中就曾经装备过很多。

最早的望远镜是通过葡萄牙人传过来的,大明朝和葡萄牙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由来已久,虽然那些个红毛番子用尽了欺诈、战争等等手段,但那终究已是陈年旧事。时至今日,葡萄牙人已经成为大明朝的正式“贸易伙伴”,因为有很多红毛鬼手里捏着大明朝廷正式颁发的“贸易勘合”。

所谓的“贸易勘合”,就是一种获得官方认可的贸易许可证,是大明朝少数几个外贸对象。

在大明朝军民的眼中,被称为佛郎机人的红毛鬼就是典型的“经济动物”,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他们甚至会把战船、火炮之类的物资带过来,同时把丝绸、香料等本地物产带回去。

这一点,葡萄牙人的表现和晋商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班牙、荷兰等国陆陆续续开始和国朝有了接触,曾经价值高昂的鬼子货价格随之一路走低。其中的望远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早期的望远镜非常贵,可以很轻松的换到几头牛。现如今……差不多也就是抵一口猪的价格吧。

“这千里眼不值一提,提举大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望远镜本身并不值钱,就算是白送也无伤大雅,胡四少的本意并不在此,重点在接下来的这句话:“佛郎机人在山东卸了几门火炮,提举大人有没有兴趣?价钱么……好商量。”

一直以来,欧洲人和大明朝的贸易都局限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误区。早在万历初年,欧洲和明朝的贸易范围就已经变得很大了。尤其是在航海争霸的过程当中,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的激烈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为东南沿海是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他们手中又捏着朝廷承认的正式“许可证”,在闽、粤一带谁也争不过葡萄牙人。于是乎,以荷兰人为代表的半海盗半商队团伙就开始北上了。

先是在浙江沿海,后来又到了山东登、莱一带,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因为没有大明朝廷颁发的“贸易勘合”,所以这种海外贸易只能以黑市的方式进行,还要时时刻刻提防官军的打击,根本就不能公开进行。

或许是因为有着形同的基因的缘故吧,远在山、陕一带的晋商通过京城的掮客(其中主要是一些官员)和他们搭上了关系……

在这种贸易关系中,晋商主要充当了货源组织者的角色,主要是帮助荷兰人收集一些漆、瓷、皮等经过初步加工的商品,从中抽取一部分佣金,算是个“三道贩子”吧。

荷兰人当然不会蠢到直接支付金银之类的硬通货,而是用他们的货物抵这部分佣金。除了一些正常的商品之外,还留下了几门火炮。

以晋商的人脉之广根基之深,连大明朝工部新造的制式火炮都能卖给后金,这样的几门火炮当然不在话下。

但这笔买卖却弄砸了。

隆丰号通过种种手段,走口外的那条“东方贸易线路”,很顺利的把火炮贩运到了辽东,准备卖给满洲八旗。

这个时候的满洲人,最忌惮明军的火器,尤其是重型火炮曾让他们吃了很大的亏,非常急切的想要获得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按照常理推算,隆丰号的这笔生意肯定能够大赚一笔,结果却事与愿违亏了的血本无归。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货不对路。

荷兰人的火炮和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火炮根部就不是大型的要塞炮,而是舰炮,是荷兰人直接从战船上拆下来的舰炮。

守城用的红夷大炮和战船上的舰炮可以看做是两种不同的武器,满洲人根本就用不上,当然也就无意购买,所以这些炮就砸在胡四少的手中成了滞销商品。

连满洲人都看不上眼的东西,张宁就更没有兴趣了。

象所有精明的生意人那样,胡四少还在极力的推销着他那些砸在手里的火炮:“那些炮真的很不错,至少还有七成新。除了射程不是很远之外,威力也比不上红夷大炮之外,几乎挑不出毛病来……”

火炮,从来就是大范围的远程杀伤武器,射程不行威力不大,这不就是废铜烂铁吗?

更何况,锅盖川位于内陆,距离海洋有十万八千里那么遥远,要荷兰人的舰炮能有什么用?当要塞炮用吗?别开玩笑了。

小小的锅盖川又不是什么坚固的城池,根本就用不上这玩意儿。

“我们已经给火炮安装了专用的炮车,可以用牛马拉动……”

舰炮虽然没有要塞炮那么庞大的体积,可也不算是很小了。仅仅只是为了对付一些连饭都吃不饱的马贼土匪,就上大炮?那绝对是在开玩笑。

哪怕是胡四少说的天花乱坠,张宁也对他的火炮毫无兴趣:“我这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关口,有缉私兵缉拿私犯保护商路畅通就足够了,实在用不上火炮……”

火炮是典型的禁物,无论是私自铸造还是贩运,都是掉脑袋的罪行。但胡四少却毫不在意的向张宁说起此事。身为朝廷命官的张宁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反而气定神闲的和他仔细商谈。这种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张宁和胡霖之间都很清楚的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提举大人说笑了,若仅仅只是为了维护商路畅通,又何须招揽马贼?”

“我这关口虽小,却也是有兵额的。按照朝廷体制,我完全可以拥有四百缉私兵,现今之只有一百多,招揽马贼为我所用,又有何不可?”

招揽马贼这种事情,连负有监察之责的文秋池都默认了,说明这一切都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虽说锅盖川关口确实很小,但是从级别上看,和泉州、广州的海关却是平级的,只要养得起,完全可以组建起四百人的缉私队伍。现如今张宁仅仅只是收揽了一百多马贼,距离上限还差的远呢。

用马贼去打马贼,这是变废为宝的举动,就算是朝廷过问下来,张宁也有足够的说辞。

“福堂叔早就说过,提举大人胸纳天地腹有乾坤,通过马贼一事,小侄已看的清清楚楚了。提举大人所图者大,绝得池中金鳞。好在来日方长,以后打交道的机会还有很多……”

收编马贼,用马贼打马贼,这确实不失为一招好旗,这种话,也就是骗骗文秋池那样的书呆子,却骗不过胡霖胡四少这种精明之人。

张宁真要是想那么做的话,第一步肯定会把马贼打散然后混编,毕竟马贼的数量并不比缉私兵少,让他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偏偏张宁却没有那么做,而是让马贼和缉私营都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属性,而且全都是他的人手,这其中的门道可就深了。

之所以能够看出这一点,除了胡四少天性聪慧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耳濡目染已久,类似的事情早就听说过无数遍,耳朵都要磨出茧子来了,当然可以看出这是怎么回事。

张宁玩的是养寇自重的把戏,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版而已。

用马贼打马贼,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是用意必然是保持马贼的存在,以此为借口扩充缉私营。马贼闹腾的越大越厉害,缉私营就扩充的越厉害。闹腾到一定地步之后,张宁就会成为这一带举足轻重的人物。

马贼本就是他养着的,轻而易举就可以消灭或者整合其他的马贼,形成一股非常庞大的马贼势力。而克制马贼的缉私营又是张宁的直属力量,以后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这还用说吗?

掌握着消灭马贼的力量,同时本身就是最大的马贼,同样的把戏早就万历年间就已经在辽东上演过无数次了。

为了自身的利益,辽东将门养贼自重,终于养出一个盘根错节的辽东军事集团。子不过当初的大明将官们没有玩好这个把戏,在养肥了自身的同时,也养出了一个可怕的后金……

除了自身的利益之外,不在乎任何东西,什么朝廷忠义,什么家国天下,都可以统统抛之脑后,这也深谙晋商的套路。

所以,胡四少才会把张宁看做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只有自己人才最了解自己人。

对此,张宁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微微一笑:“雨声真是高看我了,我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哦。我只是希望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能有好日子过,也就够了!至于其他……我一个小小的六品提举,能守好这个锅盖川就已很不错了,哪里顾得了那么许多?”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