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其他 > 洞房夜忘关直播,王爷一夜爆火 > 第64章 美食开发与研究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洞房夜忘关直播,王爷一夜爆火 第64章 美食开发与研究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李家屯。

沈峤的生意,经过沈南汐这一场闹腾,非但没有变差,反而越来越好起来。

大家得知了她相府大小姐的身份,再加上最近在上京城传得极热闹的流言,许多人对她心生出怜悯。

但是沈南汐对于她和司陌邯的流言,也难免一并传扬了出去。

总有几个不怀好意的人,说些不着调的闲言碎语。

老虎不发威,总会被人当病猫。

沈峤觉得,肯定是自己那日表现得太可怜,太软弱,以至于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好欺负的那一个。

还好,祸福参半,蒸蒸日上的生意,令她心情极好,暂时还不想揍人。

屯子里,大家都知道李嫂家发了一笔小财。

自从沈家大小姐住进她们家,日子眼见就滋润起来。

顿顿吃肉,白面馒头,那肉香顺着窗子飘出去,弥漫着小院,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而且,英哥儿还被送进了屯子里的私塾,学习识文断字,这在农家可是羡煞多少孩子的好事儿。

李嫂简直因祸得福,丢了铁饭碗,却接了一个金疙瘩回家。

正是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已经出现了饥荒,家里揭不开锅。

闻着李嫂家飘出来的肉香,肚子叽里咕噜地叫嚣,于是厚着脸皮来求李大哥。

李大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意虽好,但也毕竟是小本生意,赚点辛苦钱。接济一家两家可以,屯子里这么多的乡亲,自己怎么帮衬?

更何况,这赚的银子不是自己的,是人家沈峤的,自己只是跟着沾光而已。

沈峤现在也是有劲儿使不上,拼夕夕里生意不好做,没有本钱进货,坐吃山空,迟早断粮。

她已经在尽力缩减现代成本。

可生意必须要及时推陈出新,这样才能留住旧顾客,吸引新顾客。

凉皮儿之后,沈峤便江郎才尽,想不出什么美食的点子,于是灵机一动,从拼夕夕里买了一本小吃制作秘籍。

利用古代有限的原材料,制作出风味独特的现代美食,既节约自己的空间成本,又不会太离谱,引起别人怀疑。

捧着书研究了一夜之后,沈峤决定先从最简单的入手。

麻辣烫,羊肉串,新式泡菜臭豆腐,这些都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因为正是刚开春,气温逐渐上升,正是制作臭豆腐最好的时机。

但是等待豆腐发霉,心急不得。

所以最先上市的是麻辣烫与羊肉串。

古代的食材,现代的调料,相互融合,带给了上京城的百姓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滚烫翻滚的红油汤,穿成串的各类菜蔬与肉类,淋上香喷喷的麻酱汁,香了大半条街。

而带着烟火气的烤羊肉串,吱吱地冒着油,撒上一把辣椒面和孜然粉,这都是长安人从来不曾品尝过的调味品。

这些混合着现代高科技调味品的美食,逐渐侵略了他们原本寡淡而无味的味蕾,宛如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令他们欲罢不能。

李嫂与李大哥又适当地添置了桌椅板凳,逐渐扩大规模,自然就忙不过来。

沈峤让李嫂在屯子里寻了几个勤快能干,家境实在贫困的妇人帮忙。除了一天三顿饭,每月还有月银可以拿回家。

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妇人们都很感激沈峤给她们这个工作的机会,非但能解决家中温饱,而且在家里的地位都提升了起来,因此做事十分勤恳。

人手富裕了,沈峤不用凡事亲力亲为,便专注于美食的开发与研究。

她还从拼夕夕里选购了一款爆米花用的锅,进货专用球形玉米粒,白砂糖,椰油黄油等,在大街上崩起了爆米花。..??m

这个时空别说爆米花了,就连玉米粒都没有。

锅一开,一股浓郁的奶油香味就飘散了整条街,吸引了许多的孩子,围在摊位跟前,迟迟不肯离开。

沈峤也慷慨,给孩子们一人分一把,吃完了不够,就跑回家里找大人要银子。

大人骂孩子嘴馋,可还没走到跟前呢,自己反倒被俘虏了。

逐渐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慕名而来。

当然,这些小吃都是历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不断改进,方才成功的。

而有些小吃,即便是严格按照美食秘籍制作,有时也会屡战屡败。

比如,她想制作一个炭火的烤炉,烤制蛋糕和面包。

她克服了没有现代打蛋器与和面机的麻烦,严格按照书中记载比例与步骤操作,仍旧还是不理想。

尤其是没有温度调控的烤箱,一切都需要积累经验与火候,只能暂时作罢。

趁热打铁,趁着生意好,煎饼果子夹辣条,白吉馍夹肉,灌汤包,过桥米线,一样一样集合了古代与现代智慧的小吃,不断推陈出新。

但是,沈峤有一个原则,就是这条街上已经有的美食小吃生意,她不会涉足,以免形成竞争,影响到大家的利益。

实际上,她小吃摊位生意的火爆,给原本不太繁华的长安西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量。大多数商贩的生意都因此而受益,变得比以前更好。

所以,当她不断扩大规模的时候,左右商贩都很好说话,给她腾出了足够的空地。

沈峤想,总有一天,自己要将这条长安西街,打造成上京城最负盛名的现代化美食步行街。

带动整个李家屯的乡亲全都富裕起来。

而摊位之上,忙碌的时候,也容易乱。

今日李嫂收摊之后,清点当日收来的银子,就与李大哥起了争吵。

沈峤询问原因,才知道,李大哥忙起来顾不得细瞧,竟然收到了十几枚宋代的铜板。

古代改朝换代之后,许多帝王都会重新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

长安也不例外。

过了新旧货币交替时期,朝廷下令,全部置换之后,前面朝代的流通铜币作废了。

可这长安与宋代的铜板大小外形相仿,这两日总会有人浑水摸鱼,拿以前作废的铜板来买东西。

李嫂为此发过牢骚,可一忙起来,难免会注意不到。

李大哥知道自己疏忽,一声不吭。

沈峤打圆场:“算了,几个铜板而已,留着给孩子们**毛毽子吧。”

“这些人真是昧了良心。”李嫂十分不忿,将攒的铜板都拿给沈峤看。

“你瞧,这几日,我们就收了这么多了。前些年,可以拿着旧币到官府兑换的时候不换,现在不能花了拿来坑人。”

沈峤拿起一枚铜板,端详两眼,突生灵感。

这铜钱全都是宋代所制,宋代又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许多古玩爱好者都喜欢收集。

反正这铜板丢了也可惜,索性自己丢到拼夕夕里试试,看能不能变废为宝。

她试着用拼夕夕扫描铜板,还真别说,挂在里面出售的真有,价格还不一样。

有的几块钱一枚,有的则能上千,甚至于,稀罕一点,还有数万一枚的。

而且,岁月久远,大都品相不好,至于真假就更不用说了,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购买的人也不多。

应当就是真假难辨,没人敢放心大胆地在这里收吧?

沈峤接过所有铜板,一一比对过别人的价格,标上售价,十几到数千不等。

当然,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空间生意原本就是半死不活,这铜币又是冷门。

谁知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多时候,从天而降的,往往是意外之财。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